小伙剐蹭遇纠纷,一句我听交警的,全网狂赞教科书操作

发布日期:2025-08-12 点击次数:52

最近网上有件事儿,大伙儿聊得特别火,就是苏州一个骑电动车的小伙子,他的一句话“我听交警的”火遍了全网。

这事儿说大不大,就是个常见的马路剐蹭,但说小也不小,因为它牵扯到咱们现在生活中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要是跟人起了纠纷,对方一上来就拿手机怼着你脸拍,还说些难听的话刺激你,你该怎么办?

是跟对方吵个面红耳赤,还是有更好的法子?

苏州这位小伙子,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伙儿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开课。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前段时间,江苏苏州一个路口,当时是绿灯,小伙子骑着他的电动车刚准备过马路,冷不丁地从旁边窜出来一辆逆行的电动车,一下就撞上了。

这种事在路上其实挺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双方停下来,看看车子有没有事,人有没有受伤,然后报个警,等交警来处理就行了。

但是,这次撞人的那位女士,她的反应可不一般,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她撞了人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关心情况,而是立马掏出手机,打开录像功能,把镜头直接对准了小伙子的脸,然后就开始了一连串的质问。

她问的话,那可都是带着“钩子”的。

她先是问:“是不是你撞了我?”这话听着像是在问情况,但其实很有讲究,不管你怎么回答,都容易被她的话套进去。

然后她又来了一句更厉害的:“你撞了人你还揍人是吗?”小伙子当时就坐在自己车上,手都没动一下,听到这话都蒙了,这不就是凭空捏造吗?

目的就是想在视频里把事情搞大,把一个交通事故说成是暴力事件。

最后,她甚至开始人身攻击,冲着小伙子喊:“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这明显就是想把小伙子给激怒,只要小伙子一生气,一回嘴骂人,那她手里的视频素材可就“完美”了,发到网上去,就能说小伙子态度嚣张,撞人还骂人。

要是换了咱们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估计早就火冒三丈了,肯定得跟她理论个是非对错。

可这位苏州小伙子是真的冷静,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镜头和一句比一句难听的质问,他从头到尾,翻来覆去就只说一句话:“我听交警的。”对方说他撞人,他说“我听交警的”;对方诬陷他打人,他举起双手自证清白,嘴里还是那句“我听交警的”。

后来对方骂得越来越难听,他甚至还特别淡定地拧开瓶盖喝了口水,就好像眼前这场闹剧跟他没关系一样,继续用这五个字来回应。

这五个字,说起来简单,但在这里头的作用可太大了。

首先,它一下子就把对方想吵架的火给浇灭了。

人家就是想让你发火,跟你吵,你好我好大家好,在视频里显得你没理。

可你就是不接招,她一个人在那儿喊,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

其次,这话说得特别在理。

马路上出了事,谁对谁错,不是靠谁嗓门大,也不是靠谁先拿手机拍,而是得有专业的执法人员来判断。

小伙子把这个判断权直接交给了交警,意思就是:“咱俩别在这吵了,等专业的人来了,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既是尊重规则,也显得自己特别有底气。

最关键的是,他这么做,保护了自己。

他没有在激动的时候说错话,没有承认任何不该承认的事,整个过程都非常冷静,这为后来事情的解决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很快,交警就到了现场。

这一来,事情的真相就清楚了。

交警经过现场勘查,一看就知道,是那位女士骑着电动车逆向行驶,违反了交通规则。

所以,交警当场就做出了责任认定:女方逆行,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这个结果,对那位一直想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的女士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她不接受这个结果,还跟交警争论,说要去交警大队接着理论。

小伙子也同意,那就去呗。

可没想到,在去交警大队的路上,这位女士竟然自己半路溜走了,责任认定书也没签,就这么跑了。

她这一跑,其实心里已经说明了问题,她知道自己不占理,在真正的法规面前,她那套胡搅蛮缠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可没想到还有后续。

那位女士虽然人跑了,但她把之前拍的那段视频发到了网上。

而且,她发视频的时候,完全没有给小伙子的脸打马赛克,甚至连小伙子朋友打来电话时露出的手机号码,都清清楚楚地暴露在了视频里。

这一下,小伙子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他的手机号被曝光,收到了大量的陌生电话和短信。

虽然很多人是支持他的,但这毕竟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一个本来几十块钱就能修好的小剐蹭,硬生生被对方用网络暴力的方式,升级成了一场对个人的骚扰。

面对这种情况,小伙子之前的冷静,现在转化成了理性的行动。

他没有选择在网上跟对方对骂,而是再次拿起了法律的武器。

他报了警,并且联系了律师,准备就对方侵犯他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的行为,正式追究其法律责任。

那位女士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她用来攻击别人的视频,最后成了对方起诉自己的铁证。

从法律上讲,她未经同意就把别人的肖像和个人信息发到网上,已经违法了;如果视频内容再歪曲事实,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它说出了大家心里想说的话。

在现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很多人似乎形成了一种错觉,觉得只要我举起手机拍摄,我就是弱者,我就是有理的一方。

但苏州小伙这件事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镜头不能代替真相,情绪更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遇到纠纷,最高明、最有力的方式,不是比谁更能吵,而是比谁更懂法、更守规矩。

那句“我听交警的”,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它背后代表的是对程序正义的信任,和一种成熟理性的公民心态。

这不仅仅是一场剐蹭纠纷的胜利,更是理性和规则对胡搅蛮缠的胜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深思。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