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5月印巴空中交战里,歼-10CE表现得可真是亮眼。
在南亚的空战中,歼-10CE凭借超视距打击技术,轻轻松松就搞定了几架西方那些先进的战机,真是把“中国制造”在天空里扬得漂漂亮亮。
按理说,这么牛的战绩应该能把军火市场搞得热火朝天,可偏偏订单迟迟没动静,搞得让人心里捉摸不透,到底是技术卡壳,还是背后有个“看不见的手”在悄悄操作?
一战封神
今年5月在南亚上空那场激烈的交火,彻底揭开了歼-10CE身上“中国版F-16”的旧标签,它向世界证明,自己已经从模仿者变成了可以引领空战新潮流的强劲角色。
歼-10CE的飞行员们可不是靠什么“空中拼刺刀”赢来的胜利,而是演绎了一场信息化的降维大战,真正的关键,在于一种“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本领。
他们发射的霹雳-15超视距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这本身就让人震撼,更厉害的是,歼-10CE完全有能力把这款导弹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这一切的底气,来自它机头里那台先进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探测距离也超过了200公里,和霹雳-15的射程相得益彰。就像一个眼神特别敏锐的猎手,配上一把超长攻击距离的猎枪,效果自然是令人咋舌的。
和它比起来,“阵风”战斗机就显得不占优势啦,由于机头直径有限,它的雷达在功率和探测能力方面天生就比较逊色,对上歼-10CE的时候,估计还没搞清对方的存在,对方的导弹就已经来了。
在作战过程中,电子战系统强势开启,成功压制对手,整个行动像流水般顺畅。现在这可不是单纯的一个平台在比拼,而是真正展现出整个作战体系的实力了。
更让人聊得开心的是,歼-10CE在发射导弹的那会儿,印度的预警机似乎没能提前发出预警信号,这事儿被外界普遍看作是,这款飞机所采用的隐身优化技能在实战中确实起作用了。
这些技术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歼-10C的设计部分借鉴了第五代战机歼-20的理念,尤其是在座舱和进气道这些主要的雷达反射源上进行了细致的隐身处理,让它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比以往的机型降低了一个档次。
这种“半隐身”的特性,让它在四代半战机里算是独一档儿的存在。同时,它还配备了一颗强劲的“中国心”——国产涡扇-10B发动机,这不仅意味着性能大幅提升,还标志着彻底甩掉了对俄制AL-31FN发动机的依赖,实现了供应链的完全自主。
从动力系统到航电设备,再到武器搭载,歼-10CE展现出的成熟水平和技术水平,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代半顶尖战机。
按理说,这样一款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明星产品”的战机,应该会迅速引发国际军火市场的热潮,不过,现实却充满了戏剧性的起伏。
看不见的手在搅局
原本被看作很可能成为下个大客户的埃及,现在态度变得模棱两可,订单的前景也变得扑朔迷离。在东南亚,印尼最终确认了购买法国的“阵风”战机,并且还增加了订单;而泰国则选择了瑞典的“鹰狮”战斗机。
这事儿还挺怪的,歼-10CE的单价不到一亿美元,基本上只有欧美同类战机的一半,性价比相当高。可是埃及方面解释放弃的理由竟然是“成本太高”,听起来挺离谱的,背后显然有啥不为人知的原因。
其实答案不光在技术参数表上面,军火交易嘛,从来都不只是比比性能和价格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毫不掩饰的地缘政治角力。
对埃及来说,它的空军体系中有个很大的“软肋”——超过70%的装备都是美制F-16战斗机,这基本上把国家的防空命脉都交到美国手中。只要华盛顿一挥手,动用《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这根大棒,就能随时断掉F-16的零件供应,让埃及空军立马陷入瘫痪。
所以,对于埃及来说,买哪个国家的武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给谁“交保护费”,换取一张政治上的护身符。按这个逻辑,歼-10CE再厉害,也比不过华盛顿投来的一眼。
再拿埃及的例子来说吧,他们的空军就像个“世界展览会”,同时运转着美国、法国和俄罗斯三套完全不一样的后勤保障体系,真是让人感叹不同体系都在一起“玩”!
要是再搞一套全新的中式战机体系,后勤那真是要出大乱子。数据链得不知道是不是得融合一遍?弹药体系又怎么融合?维修生产线该从头搭起还是怎么操作?每个问题都让人皱眉头,估算下来,光引入这一套新体系,埃及那紧张的维护成本可能就会飙升45%左右。
更吓人的是那些额外的开销,把一整套新设备整合进来,配套设施、人员培训、技术调试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可能会达到战机价格的两倍。这才是真正让埃及觉得“成本太高”的原因所在。
泰国的决定也验证了这个道理,他们买瑞典的“鹰狮”战机,表面上好像放弃了更先进的歼-10C,但实际上是个相当聪明的选择,因为他们早就用“鹰狮”了,升级换代就能在原来的后勤体系上直接接上,省下了大笔重建体系的高额费用。
西方的军工公司可真是玩得溜,他们靠高价的售后服务和零件费,把客户牢牢绑住。比如,法国达索公司对“阵风”战机进行一次火控系统升级,报价都超过了800万美元,一旦你搭了他们的“车”,就很难再想换别的了。
更妙的是印尼的操作,他们对歼-10C表现出“浓厚兴趣”,事后分析认为这是个高招的商业谈判套路,他们巧妙地借南亚空战的火爆,将歼-10CE当成一张牌,摆在法国人面前炫耀,主要就是给达索公司施加压力。
结果,法国人果然松口了,不仅增加了战机的数量,还在技术转让的比例上做出了更大保证。在这场较量中,歼-10CE曾经的辉煌成绩,不幸变成了别人谈判中的筹码。
来自未来的内部竞争
外界的限制已经够压抑了,不过歼-10CE还得应付一个更特别、也更无奈的难题——来自未来的“内部竞争者”。
就在歼-10CE拼命搞市场的同时,中国军工传出了一个超级重磅的消息:那就是拥有完全隐身能力的第五代战斗机歼-35(可能对外出口叫歼-35E)快要推向国际市场啦。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马让不少潜在买家心里顿时起了很大的波澜。
像埃及这样有更远大战略目标的国家啦,歼-10CE确实挺不错的,但毕竟它还是四代半的战机。在F-35开始普及的当下,买一架四代半的飞机,意味着这套装备体系可能在十到十五年后就会不那么跟得上潮流了。
歼-35E的亮相,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个“直达目标”的选择。这款飞机被看作是在国际市场上唯一有可能打破F-35技术垄断的战略级别装备。投资这种能和F-35正面较量的五代机,显得更有长远眼光和意义。
这种“跃升式”的吸引力真是不小,有消息说,埃及已经把眼光投向了歼-35E,甚至有可能得到海湾那些富裕国家的资金援助,因为这些国家也都希望拥有一种能够和F-35抗衡的空中力量。
这样一来,场面就挺尴尬的:歼-10CE的市场,在某些程度上,被自家研发的下一代产品给压缩了。它出生得太晚,刚好错过了四代半战机销售的黄金时间段,但又出生得太早,正好赶上五代机出口的大门快要敞开的节点。
结语
那么,对于歼-10CE现在遇到的“市场难题”,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这可绝不是单纯产品不行的事,反而恰恰相反,它在技术水平和实际作战上都展现出了顶尖的实力,可以说是个胜利的代表。
也许,歼-10CE的任务并不在于成为全球热卖的“爆款”,更像是一名探路者和试金石。它凭借一场无可辩驳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军工出口水平的整体提升。它身上的束缚,或许正是迈向更高辉煌的必经之路。
信息源:
特朗普又说话变了调:在印巴空战中,可能有七架飞机被击落,也许还不止这些数字。观察者网2025-08-27;环球时报2025-08-11,关于“5·7”空战战果,双方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