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网络热潮冲击的“鸡排兄”:中暑炸伤,每日仅睡三四小时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次数:141

“鸡排哥来了!” 不知道是谁先喊出这句话,瞬间人群就变得热火朝天。烈日下,几十个手臂猛地举起手机,摄像头跟着那声音一齐转向一个方向——下午3点30分左右,虽然迟了点,大概半个小时,“鸡排哥”李俊永骑着摊点三轮车出现了,身穿白色T恤和黑色长裤,显得有些疲惫。

排队买鸡排的人已经排了百来号,队伍延伸到五十米外面,围观的顾客都伸头探望着。一辆车刚刚停稳,便有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扎成了一层又一层,几乎从四面八方把他包得严严实实。不断有直播的博主向他喊话,想知道他为什么迟到,还问他愿不愿意收徒弟,让他快点跟直播间的网友打个招呼。

他算得上是流量选中的那个人。靠着热情又亲切的服务态度,加上自己独特的经营方法,“鸡排哥”在社交平台上吸粉无数,网友还打趣说他的“6元的鸡排卖出了60元的情感价值”,称他为“景德镇鸡排老板”。刚开通短视频账号的第四天,他的粉丝就破了19万,发的6条作品总点赞数也达到了87.7万。

在嘈杂的环境中,李俊永没有抬头,眼睛只盯着面前的两个油锅。他熟练地将新油倒进去,迅速过滤掉油渣,然后摆好裹好的鸡排,等待油温升高,准备炸起。接着,把炸好的鸡排及时递到早已期待的客人手中,还会给他们带去满满的情感价值。

被一圈圈包围住的摊位。图九派新闻

李俊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顾客的购物体验很愉快,这就是我的梦想。”他表示,无论热度多大,他都一直坚持自己。虽然连续多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但他依然觉得,“我热爱我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我依然很开心。”他还说:“我不能让排队的顾客失望。”

心情激荡,无法平息。

在热锅空隙的时候,有人插了队,等得心焦的顾客气得直骂人。有的排了半天,盯着队伍好久都动不了,偶尔让朋友去前头看看,焦虑的气氛瞬间蔓延开来。

天气突然变了个样,狂风呼啸,雷声轰鸣,大雨倾盆而下。一位主播拿着手机支架在摊位前晃来晃去,冒着大雨拼命喊着“点点关注”。旁边卖绿豆汤的摊主不知道从哪儿掏出三把伞,有长有短,吆喝着“十块一把。”

等候的人们一个个撑起伞或套上雨衣,也没打算走,哪怕那年轻的小伙全身湿透,也坚决说“今天要是吃不到鸡排,自己就过不去。”

他们等了许久了,排在第一的男生中午12点就到了摊前,下午那排长龙的场面把他搞得呆了。反观后面的大哥早就淡定自若,他的工作是同城快递,专门帮不同的客户买鸡排,已经连续6天每天都是20块一次。

这些声音还没传到李俊永耳朵里呢,他正忙着和鸡排“打交道”,手上的活儿没歇过。他的嗓子开始有点沙哑,还是不停地跟顾客沟通,还得时不时转头看看后面鸡排裹粉的情况。他和老婆各经营着一个鸡排摊,但大部分人都还是冲着他去的。

在一旁帮忙的“鸡排舅舅”说道,收摊回家后,夫妻俩每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等睡了三四个小时,又起床继续准备,下午3点准时开始摆摊。

9月23日晚上8点左右,天空飘着细雨,余蕾(化名)带着妈妈去排队,“我还以为下雨会让人少点,没想到人还是那么多。”大概三四年前,她开始在“鸡排哥”这里买鸡排,几乎每周都要去买个三四次,每次买两三份,外加一份鸡柳,全家人一起共享。“好吃”就是她坚持购买的主要理由,在她看来,这里的鸡排酥脆嫩滑,比一些连锁店的更吸引人。

之前余蕾完全没想过“鸡排哥”那么火爆。天气特别热的几个月里,她都没再去拿过,直到9月21日再一回头,发现“鸡排哥”围满了人。起初还以为是从摊位对面的博物馆涌来的一帮游客,靠近一看,满身都是摄像头,吓得赶紧溜开了。

摊贩们一向觉得,“鸡排哥”能火也就这几天的事。等他火了以后,那些想借机揽人气的摊子都扎堆跑过来,小摊的数量一下子翻了好几番。城管局也赶紧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专门负责现场流动摊贩和秩序的管理,忙得不亦乐乎。

李俊永的摊位就在那条小吃街上。图九派新闻

有个摊主在这条街上开了六七年了,据她说,早些时候主要客人都是学生,放学后,下午4点开始摆摊,晚上7点左右就没人光顾了。不过现在到晚上都挺热闹的,她的摆摊时间也相应改成了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9点半,“他火了,我也挺高兴的,生意好点也开心。”

她觉得,“鸡排哥”挺搞笑的,吸引了不少拍短视频的博主,这也是他能走红的一个原因。旁边的顾客听到后,说:“你也拍几个搞笑的视频呗。”她笑着说:“拍不出来,这个是天分,搞不来的。”

说不定会火吧。

几年前呢,靠着短视频这招,李俊永在景德镇小有名气了。

余蕾因为这个,也算是第一次尝到他的炸鸡排。印象里啦,虽然没有排到长长的队伍,但生意还不错,很多人专门开车过来买,八九个人围在摊前,买好之后又快有下一拨了,“几乎一直没空休息”。她记得,那时候“鸡排哥”通常到晚上8点才收摊,他妈妈有空就会过去帮忙。

这次短视频火起来,范围比以前更大,远远超出了景德镇的范围。

自媒体博主小甜甜(化名)声称自己是第一个让“鸡排哥”红遍全国的人,那个响亮的“鸡排世家”名字也是出自她的脑洞。

她回忆说,拍摄那会儿,她正好是“鸡排哥”的最后一位顾客,他快要换摊了,赶着去学校的样子被镜头捕捉下来。

9月19号,她在短视频平台上传了一条随手拍的片儿,点赞数迅速突破20万。第二天,她加了“鸡排哥”的微信,对方说自己也听说了这事,“可以说你真的太厉害了”,“你已经超过99%的人了,知道不?”看到对方显示“正在讲话中”的状态,小甜甜“甚至能猜到他的语气”。

和“鸡排哥”聊天,是她买鸡排的一大乐趣,她挺好奇他会用啥办法逗自己笑。在她看来,他的动作挺有趣,讲话快,喜欢用英语语法夹杂着说中文,对每个顾客都挺热情,“我觉得没人会拒绝像他这样的人”。

小甜甜最新上传的视频,图片来源@甜甜小圆圈。

21号早上,她又发了一条视频,后来被不少网友搬运创作,“我心里有数”“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等“鸡排哥”的经典台词大多来自这个视频。

按下“发布”键十五分钟后,视频的浏览量就突破了一万,她心里隐隐觉得“可能要火”,随后数据增长完全超出了预料。直到九月二十六日晚上,这条视频的点赞数已经飙到一百八十九万八千多。而在当天午后,官方媒体就找上门来,几大社交平台也想联系“鸡排哥”,她这才意识到,这次他可能要在景德镇火起来了。

那天,她跑去“鸡排哥”摊位,起初主要是本地人在排队,但没多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蜂拥而至。网友们纷纷催促她开直播,开播的第一天,直播间的在线观看人数就突破了8000。

我觉得他成名是迟早的事。在小甜甜看来,“鸡排哥”挺讲究方法,做什么都能做到位,成功自然不用愁。他会请顾客帮忙撕塑料袋,还用自己那套话让顾客觉得挺舒服的,愿意主动帮忙,顾客听得开心,还觉得挺有参与感的。

他聊天挺多话,点子也不少,感觉就像个节目主持人似的,无论什么话题都能带得挺有趣,氛围能带动起来,聊天起来特别顺溜。

突然走红之后,“鸡排哥”在镜头前说,他其实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也坦率地提到,早在三四年前,他就在景德镇算是个挺出名的小摊主了。不过,他没想到这次竟然把名字传到了本地之外。

李俊永今年48岁,是江西南昌人。6岁那年就到景德镇了,在这边念完了小学、初中和技校。毕业之后,他曾在安排的工厂里干了段时间,后来自己摆摊,跑到南昌学了三年厨师,搞配菜、炒菜,一个人就能操办好几桌饭菜。

学成回到景德镇后,他当过一两年的厨师,可是那点工资根本不足维持生活,1996年开始,李俊永干脆摆起了小吃摊,变成了个小摊贩。

这些年,他曾经卖过土家酱香饼、鸡蛋饼、凉皮,还摆过烧烤摊烤羊肉串,后来他的主要生意变成了里脊肉饼和鸡柳鸡排。李俊永的侄子说,光是卖鸡柳鸡排就足足坚持了十年。

二十多年来李俊永一直在摆摊,毫不觉得厌烦,这不仅是他养活自己的方法,更是他喜欢的事业。尤其看到自己做出来的小吃受到顾客的欢喜,他就会充满干劲。

一开始摆摊,李俊永的生意就挺不错的。搞小吃这行,学校附近算是他的“战位”。他笑呵呵地说自己挺有“孩子缘”,摊子前总有一群学生围着。不少孩子即使毕业、升学了,还会特意骑车回来买东西。时间长了,他和不少学生也成了朋友,学校的各种消息他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用他的话说,“就像我的‘卧底’一样,有时候会跟我说‘今天星期六别来哟’,‘我今天不上课’。”

李俊永的生意不只局限于学生,成年人也都喜欢来光顾。余蕾就算是他的铁粉,不只是自己吃,还带着妈妈一块来。这姑娘觉得李俊永的鸡排特别香,好吃得不得了,又对人挺热情、记性也不错。“每次我一到,他就会说‘老朋友你又来了’,而且还知道要几份、想吃啥口味,什么的,真是熟门熟路。”

余蕾特别喜欢听李俊永聊天,在她的记忆里,他摊位前一直是欢笑不断。他不仅话多,还特别幽默。有次她忘了提前撕开塑料袋,李俊永看着她一本正经地问:“老朋友,能不能把这两个小袋子打开呀?”余蕾一边讲一边模仿着跳舞似的手舞足蹈:“(李俊永)说话像跳舞一样,挺搞笑的。”

张张(化名)每次看到李俊永的摊位,总会买两个鸡排。她觉得,他更像个“主持人”,能把排队的顾客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次她问:“还要等多久才能吃到?”李俊永认真地比划着流程,说:“做完这个,再做那个,马上就轮到你了。”她又问:“赶得过来吗?”李俊永信心满满地回应:“这点场面我还能应付得了!”

她还记得,半年前李俊永赶着挪摊位,叫她一块儿过去,说:“有个仿冒我的摊主,要搶我位置,我得趕緊过去,否则大家会以为那才是我。”张张笑着说,旁边认识李俊永的摊主补充道:“他在逗你玩呢!”

提到李俊永,老顾客们总会讲出一大堆细节。在他们眼里,他的走红绝不是偶然的。小甜甜说:“我觉得他是有点个人魅力,就像个小太阳一样,不止他,他家里的人都挺开朗的,整天乐呵呵的。”

李俊永的妈妈正在帮忙呢。图九派新闻

李俊永一火起来,家里人都跑过来帮忙,网友们还亲切地叫他为“鸡排世家”。李俊永老婆那摊鸡排,就摆在他斜对面,李俊永的妈妈和二舅哥负责裹料、下锅。后来,侄子和小舅哥也都加入帮忙,一家人分工合作,忙得热火朝天。

觉得压力挺大的

一被流量带火,李俊永就变成了小吃街里的“焦点话题”。不管是排队的吃货、旁边的摊贩,还是路过的路人,大家谈论的都绕不开“鸡排哥”。

有人想着:“排队的人那么多,肯定赚大了。”也有人盯着李俊永的背影,担心地说:“每天从下午忙到半夜,他到底能坚持到国庆吗?”

靠着李俊永摊位的摊贩,这几天生意也火上升了不少,顾客们纷纷打听李俊永的情况,问他是不是让人羡慕。一位卖鱿鱼的摊主坦言:“我倒是不羡慕,他一直忙,几乎没休息,回家还得准备货。”说完,他又笑着补充:“要是我这么火,一天能赚好几万呢。”

被一圈圈的人群包围着的李俊永, still kept his usual humor up, but家人们觉得,他“现在挺紧张的,压力真挺大”。

在走红之前,李俊永每天早上都在中学门口卖里脊肉饼,下午则跑到景德镇市第五中学附近卖鸡排和鸡柳。火起来之后,他把原本上午的摊位安排给取消了,专心搞下午的生意。不过,原本打算八点半收摊的时间,每晚都一直往后延迟。

李俊永为了不让买的人失望,一边提前准备了不少食材,一边采取限购的办法,想让更多人都能吃上。可即使每天炸到晚上十点半,也还是有顾客买不到。李俊永家人说,其实炸不完的,“永远炸不完”。原本计划周三晚上七点结束,结果李俊永怕没吃到的客人失望,最后还是没按照原计划打烊。

李俊永。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有人提出要把握这次爆红的好时机,可李俊永家人反映:“他不是,他其实一点都不在乎这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加上油锅源源不断升起的热浪,李俊永每天就像被一团火热的气流包裹着,到了周二下午还出现了中暑的表现。后来,一位热心市民送来了一台大风扇。

但在镜头前,李俊永从不提这些事情。2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轻松地说:“(晚上)11点钟收工,我一点问题都没有,真的不觉得累,因为热爱,所以喜欢。”不过他也坦率地说:“其实我不想打扰到自己的生活,还是按照我平常的工作节奏走。”

小甜甜对于这次突然爆火能给李俊永带来什么,还没猜透,“我去现场看到镜头都围着他,算是一个公众人物了,他说的每句话可能都被放大。”她也说不清这股流量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觉得李俊永“有点紧张”,“我最近在他旁边直播,能感觉到他还是挺搞笑的,只是可能现在会更累一点。”不过李俊永的家人认为,“这么多人围着他拍照,他心里压力肯定不小。”

李俊永的家人说,他们也曾建议他休息一两天,“他不愿意,他担心远道而来的人吃不到。”有些路人还提出建议:“可以找人帮忙热一下,他站在那里跟大家互动也行。”家人则表示:“他不会放心的。”

“我希望他越来越好。”小甜甜说,等李俊永不那么忙的时候,她打算给他拨个电话,或者见个面,聊聊心里的事。“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知道有很多人在联系他,我不想打扰他。”至于要谈些什么,小甜甜也不太清楚,她提到,之前在李俊永的摊位上,他总是会主动找话题,“我根本不用我自己去找。”

九派新闻的记者是彭茸雯和李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