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4周年的日子,也是华国锋同志逝世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的日子。每年两次专程到毛主席纪念堂致敬,是激流勇退的华国锋每年坚持的事情。其实,那时华国锋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医生并不建议他离开医院,家人对此也表示反对。
华国锋前去致敬毛主席
但华国锋却十分固执,坚持要去毛主席纪念堂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怀念。华国锋难过地跟医生和家人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难道你们也不让我去吗?”
家人无奈,最后还是陪伴着他来到了纪念堂。站在毛主席的遗像前,华国锋神情严肃而庄重,接着他像以往一样,恭敬地鞠了三个深深躬,并郑重地喊着:“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毛主席遗像
1954年11月,华国锋就任湘潭地委书记,而毛主席的出生地韶山就隶属于湘潭。所以后来毛主席见华国锋时就对他说:“你是我的父母官嘞。”其实,在正式见面之前,华国锋公开发表的有关农村工作的几篇报道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所以,毛主席特意要求了华国锋要求会见,让这个“父母官”向自己汇报一下家乡的发展情况。
1955年,由于湘潭那时还未通车,所以毛主让火车停在了株洲,然后在专列的车厢里,接见了华国锋等人。当时参加会见的只有华国锋一人是地级领导,其他都是省级领导,但华国锋刚来到车厢,毛主席便站起来同他握手,还说:“欢迎我的父母官。”惹得大家一阵大笑,华国锋脸一下子红到耳根,不过在场的都听得出来,这是毛主席对华国锋工作的肯定。
毛主席和参加会见的人面对面坐,毛主席向他们一一询问工作情况。毛主席问的问题很细致,但难不倒经常下乡蹲点的华国锋。对于工作所在地区,也就是毛主席的家乡的所有情况,华国锋都了如指掌。
在湖南任职了几年的华国锋,一心一意地为百姓服务,对于工作更是没有过半分懈怠。他经常深入基层,下乡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他说:“首先要知道群众们面临的是什么,要知道群众们要的是什么,才能够真正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所以,对于毛主席的提问,华国锋都有自己的见解。不仅是自己负责的农业方面,还有湘潭地区的工商业,他将自己了解到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诉了毛主席。
华国锋和毛主席
毛主席听了华国锋的汇报之后很高兴,笑着说:“很好,看得出来,你这个年轻人能够沉得下去的,就是要深入群众,要实事求是,很不错。”
34岁的华国锋,在第一次见了毛主席之后备受鼓舞。毛主席也对这个憨厚、老实,认真汇报工作情况的年轻人,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四个月之后,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主席又破例请了华国锋参加,又一次相见,毛主席再次对华国锋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他对于这个年轻人毫不掩饰地称赞:“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用你这样务实的态度,假若我们党的干部们都有你这样的态度,百姓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
自此之后,毛主席对这个踏实、认真的年轻人便越来越关注,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赞华国锋是一个老实人,工作办事讲求实际,从不搞虚头巴脑的那一套。不负厚望,在毛主席的重点培养下,华国锋也成长得更加迅速。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湖南,又一次约见了华国锋。华国锋陪着毛主席一起回韶山视察工作,途中,毛主席问起了当时农村的形势,华国锋实事求是地回答:“田瘦了,牛瘦了,人也瘦了,产量不可能会有那么高。”
毛主席听得十分认真,他清楚华国锋的为人,知道他说的一定是实话,是真实的情况。这一年,毛主席还亲自为他提名为湖南省省委书记,38岁的华国锋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当时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粮食紧张的问题,华国锋坚持亲自下乡,去基层了解问题所在,领导着广大干部们积极地展开各项工作,缓解粮食紧张问题。人们也对这个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首长崇敬有加。他重视修建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的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还坚持“双百”方针,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另外,华国锋还非常重视杂交水稻的发展,对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项目给予高度支持。
他特地请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交流经验,并将袁隆平的实验项目作为全湖南省的重点研究项目进行全面推广。每当科研小组遇到了困难,华国锋总是尽自己所能的给与支持和鼓励,更是亲自到试验田去深入调查研究,与科研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袁隆平
1964年,华国锋亲自主持韶山的毛主席陈列馆动土奠基活动,华国锋对此十分的尽心尽力,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工程进度被推得很快,最后仅用了一百天就完成了陈列馆的建设。
并且陈列馆还历尽千辛万苦寻来了毛主席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的照片,当华国锋马不停蹄地将照片交到毛主席的手中时,看到久别的至亲的样貌的主席,感动的拿着照片细细观望了许久,还说要拿去给周总理看一看。他向华国锋问询了寻找照片的过程,又在照片背面留言:“原件退回,请另洗一套送我。”
华国锋又第一时间将照片冲洗了一套交给了毛主席,亲自送到毛主席手上,毛主席抚摸着至亲的照片,感动不已。
1969年,华国锋当选了中央委员,第二年,他便正式进入了中央工作,帮助周总理进行农业方面的工作。工作期间,国家粮食总量稳定上涨,保障了国家农作物物价的稳定。周总理也像毛主席一样夸他:“华国锋同志的确是一个老实的人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1976年,周总理病逝,全国上下悲痛不已。基于信任,毛主席提名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接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当时有人对此存有疑问,认为代总理不太符合规矩,于是,毛主席直接说:“那就把‘代’字去掉,华国锋任副总理。”想了想又说:“再加上“‘第一’两个字。”就这样,华国锋成为了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毛主席之所以对其如此委以重任,是因为华国锋为人老实,善于团结各方力量,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且有着充足的基层工作经验。后来,毛主席在谈到选择华国锋时,也说:“华国锋具有在县委、地委、省委主持领导工作的丰富经验,经受了历次革命的考验,到中央工作后在党政军领导工作中又积累了新的经验,各方面都能够接受。”
华国锋
对于毛主席的任命,一开始华国锋是推脱的,他认为自己并不能够从一众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但面对毛主席的信任,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十分努力地主动承担起了责任,很好地把持住了混乱的局面,避免国家出现大的波动。
之后,毛主席又钦点华国锋为接班人,留下了手书:“你办事,我放心。”这简单的六个字,包含了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和期望,也成为了华国锋日后接任领袖的重要支撑。那之后,毛主席接见外宾时,只让华国锋一个人陪同,考察华国锋的同时,也在手把手地教华国锋处理国际问题。而华国锋的表现也的确不负众望,踏踏实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久之后,唐山大地震发生了。消息传到中央,华国锋一连几天都没有合眼,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了专门的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与领导们一起认真研究抗震救灾措施,并亲自赴往灾区,进行指挥救灾工作的实施,慰问地震灾区的群众,表达中央及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怀,鼓励灾区人民积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最后,在华国锋正确的领导和周密的部署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走出了困境,抗震救灾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
同年9月,中国政坛最闪亮的星陨落了——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在天安门广场的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祭奠仪式上,华国锋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依照毛主席生前的安排,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交到了华国锋的手里。
毛主席逝世
举国悲痛之时,华国锋,扛起了一个国家的重担,在其他老一辈的国家领导层的配合之下,依靠着中央和万千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华国锋力挽狂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大功,挽救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1981年,国家的各项事务逐渐走上了正轨。经过认真的权衡和思考,华国锋决定激流勇退,辞去党和国家的各项职务,安享晚年。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回归平凡大众后,华国锋总是深居简出,一度过起了隐居生活。
对于晚年的华国锋而言,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练练书法,赏赏花,种种葡萄的日子是难得的幸福生活。他不想打扰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一般不会轻易出门,如果有事情需要外出,他也会选择晚上。
一天,华国锋因为要买一些生活物品,就选择在人流量较少的晚上来到了一家百货商店。正好在挑选物品的时候,遇到了一群放晚工的工人,这些工人一眼就认出了华国锋。他们难掩激动,走上前问道:“您是华主席吗?”
瞬间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纷纷驻足侧目,面对热情的人民群众,华国锋笑笑说:“我不是,只是出来买点日用品。”临走之前他还关心大家,要大家早点回家好好休息。经过了这件事之后,华国锋出门的次数更少了,没有十分要紧的事情,他是不肯随意出门的。
但一年之中,有两天华国锋是一定要出门的。那便是毛主席的诞辰12月26日,和毛主席的逝世纪念日:9月9日。这两天对于华国锋来说是极为特别的,每年的这两天,华国锋都会带着全家人,专门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
离休后二十多年间,看望毛主席这件事,华国锋从没有落下过一年,这是华国锋一片赤诚和表达对毛主席知遇之恩感激的方式!2007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4周年,此时的华国锋已经86岁了,他虚弱地住在医院里。医生建议卧床休息,最好不要离开医院。坚持要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毛主席的华国锋,遭到了医生和家人的反对,他生气又痛心地说道:“这可能就是最后一次了,难道也不让我去吗?”
最后,家人陪着他来到了纪念馆,陪着他完成了真的是最后一次对毛主席的悼念。并且在毛主席纪念堂遇到了毛主席的重孙,还为他亲笔题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希望这个孩子能够继承毛主席遗志,成长为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2008年8月20日,高风亮节,低调务实,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华国锋,与世长辞,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