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四川这次发布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说实话,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举措。近几年大家都在讨论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这不仅是趋势,也是必然选择。特别对于四川来说,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搞好新能源产业,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能源局这次拍板印发的《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看得出来不只是喊口号,是真正想把四川能源这个家底再往上提一提,搞到全国、甚至全球的顶尖水平。
首先得说,这次四川的目标定得很高,“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这口气可不小。一集群、一基地、一高地,这不光是说着玩,背后有具体的数字、有分区域的布局、有实打实的产业任务。首先要看到,到2027年,整个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要超过五千亿,冲击六千亿大关,还要在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这些领域搞出新花样。说白了,人家不是盲目“上项目”,而是有的放矢,一个点一个点去突破。
“一集群”的提法,就是把四川最牛的制造业集在一起,比如成乐眉宜的光伏、成德的高端能源装备、氢能方向好几个城市捆绑。这种协同效应,靠单打独斗可干不成。再看“一基地”,这才是结合四川老天爷给的资源。像阿坝、凉山、甘孜,包括攀枝花,这些地方光照、风能都好,布局大基地,既有经济效益也能带动就业。风、光、水联合开发,把可再生能源搞成“一条龙”,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一高地”就更厉害了,四川本身有氢能发展基础,这一波要围绕省会成都,搞“绿色氢路”,包括川藏线、都市圈,连轨道交通也上氢能。沿江地区还要搞氢能船舶、氢港,这就是一步步把氢能产业链闭环给补全了。
其实,这种布局不是喊口号,咱最怕啥?就怕空喊目标,只画画饼不落地。但这次四川的规划相当具体,不仅划了蓝图,还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任务,直接指向五个重点。我觉得这里头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把新能源产业列为“三首”重点领域,啥意思?就是创新、集群、生态、应用各环节都得提前谋划。二是要做出自主创新。四川本身院校多、科研单位多,完全可以靠“揭榜挂帅”、“赛马制”这些机制,把难题拆开,给能干事的人更多机会。据说到2027年,攻关项目要干30个以上、省级科技平台也得整10个出来,这种办法很直接:谁能干就举谁,谁行就上谁。
还有,大企业、小企业要共同发展。现在规划得很明白:要搞出千亿级的“链主”企业1-2户、百亿级10户、“专精特新”企业再来50户,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50家——这不光是“大兄弟”发财,小微也能跟着沾光,一起拉动整个链条。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四川这次大力支持用地、审批、生态能耗方面给政策,企业也更有信心。
关键是,四川这次不仅是搞个“新风口”,更是要让改造升级跟着走。规划提到要搞绿色工厂、零碳工厂,新能源企业要自己带头搞减排。知识产权也跟上,想要长远做,技术、品牌缺一不可。更重要的是,国资要控股、参股、战投那些优质公司,这样不光企业自己干劲足,四川的整个新能源生态圈都能提升档次。加上把新能源纳入特定重点领域,开“绿色通道”、首购首用政策给到位,这对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说到应用,这才是检验产业链的真本事。四川能不能把自己生产的新能源装备、本地造的电、油、气用起来?能不能做出新能源公交,新能源轨道,新能源船舶?这才是“试金石”。凉山风电、光伏大基地这些项目,一搞起来不光自己用,全川、全西南乃至全国都能受益。还有氢能搞轨交、长距离运输和船舶,发展前景广阔。你看,四川不仅埋头苦干,眼光还放得很远。整个氢能交通网络要起来,意味着配套的研发、基础设施,也会迎来爆发期。
四川的新能源产业链,其实最大优势还是“从头到尾自己能搞”。不光自己搞发电、造装备,还能用上自己的产品,科技研发转化、本地直接上新招。大家都知道,新能源说起来好听,但就怕“外来和尚会念经”,啥都靠外地、进口,搞不成气候。四川一直希望实现自主可控,这次规划,多点布局,谁的优势发挥谁,把产业生态拉成一大片,企业、政府、科研院所、高校、金融资本全拉进来,分工合作,最后谁行谁上。
再来说说保障措施。规划里直接讲明白了,有条件的市州可以设专项资金,合适的话国家级项目、专项债券也要争取。地方政府自己也不闲着,省级工业发展资金、项目落地、用地、能耗指标都可以倾斜。推广招商引资方面,不是只靠本地资源,而是要把全国、全球新能源领域的优质企业招进来,这既能引进新技术,也能增加产业活力,更有助于四川和世界接轨。
银行、保险、社会资本,都会参与到新能源产业链服务,特定行业也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政府鼓励“各显神通”,只要你行、你敢于创新,政府就会站在你背后。人才政策也提到,给创新创业人才灵活的服务与激励,这就解决了“好马找好草场”的问题。科技产业归根结底是人才为本。四川本来高校力量就不弱,今后可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留在本地发展。
四川搞新能源产业链,不是一窝蜂上马,也不是为搞新政而搞新政。严格来说,这是在顺应大势,借着自身产业、资源、科研、人才等优势,系统发力。只要能真正落地,不是喊口号,四川完全有潜力成为中国、甚至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高地。
讲到这里,其实咱们要明白,四川的这个规划,不是独立存在的,是跟国家推进双碳战略分不开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清洁能源转型,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各地都在争抢赛道。四川这次聚焦了自己最强、最有特色的资源,不和谁硬碰硬,而是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比如说水风光一体化、氢能交通,这些都是国内外都看好的方向。只要把产业链持续做强、做长、做实,将来四川新能源产业肯定会走在全国前头。
当然,一个好规划,归根到底要靠执行。政策再好,细节不到位,一样会打折扣。四川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审批效率、土地保障、环保压力怎么搞得科学高效?创新生态怎么让更多初创企业能有成长机会?人才政策能否落地、不流失?这些都是真问题。但只要朝着世界一流这个目标,坚持下去,不断补短板,四川这张新能源牌,绝对有希望成为行业里的“王炸”。
最后我觉得,四川这次规划完全可以成为全国各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模板。不要光喊大口号,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资源禀赋、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应用推广、政策保障等方面,把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地落地。只要执行力跟得上,四川新能源产业链的未来值得期待。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