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1日,北京医院内,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萧锋因病住院,偶然间得知老首长粟裕也住在这家医院。当晚,他便不顾身体不适前去探望。彼时,粟裕正手持放大镜在病房里查看地图,两人透过窗户,一同欣赏着当晚“五一”的璀璨焰火。闲谈间,话题自然地转向了往昔峥嵘岁月,最终落在了那场令萧锋耿耿于怀的金门战役上。面对萧锋多年来的自责,粟裕将军却宽慰道:“责任不在你。”这句宽慰,触动了萧锋内心深处,也揭示了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军事反思。
箭在弦上的仓促
金门战役的失利,远非单一因素所致。早在1949年9月19日,时任十兵团司令员的叶飞和政治部主任刘培善便向28军副军长萧锋及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布置了攻取金门、厦门的任务。当时,28军军长朱绍清因病缺席,政委陈美藻忙于城市接管,使得萧锋和李曼村实际担负起指挥重任。
部队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船只匮乏。国民党军撤退前大肆搜罗沿海船只,加上新解放区群众尚未充分发动,对解放军的作战支持不积极,甚至出现过船夫半途跳海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尽管叶飞提供了“金厦并取”或“先金后厦”等方案,十兵团最终选择了“先厦门后金门”的策略。
有观点认为,这一选择或许也是战役失利的原因之一,因为金门扼守着厦门的咽喉水道。厦门解放后,物资补给很快陷入困境,十兵团不得不将大量精力用于解决粮食问题,这让身为兵团司令员的叶飞不愿再推迟金门战役。此外,中央军委要求十兵团抽调部队西进潮汕围歼胡琏兵团的指示,也加剧了叶飞的焦虑,促使他决心尽快解决金门、厦门之敌。虽然粟裕曾提醒要避免轻敌,兵力可能不足,但他在北京出席会议,直至10月23日才返回南京,彼时金门战役已是箭在弦上。
未被重视的教训
1949年10月24日,金门战役正式打响。此役,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8军抽调部分兵力,乘坐木帆船渡海,成功抢滩登陆。然而,因国民党军火炮击毁了渡海船只,原定第二批登岛部队未能上岛增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我军登陆部队与敌苦战两昼夜,最终全军覆没。
此前,29军在厦门战役中总结出“巩固滩头”的宝贵经验。叶飞曾特意嘱咐萧锋,并派29军85师师长朱云谦带领253团参战,意在传授经验。然而,28军对即将到来的登陆作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萧锋甚至在朱云谦汇报经验时表示“那是攻打大岛的经验”。
更令人遗憾的是,28军在登陆点的选择上,瞄准了金门岛北岸易于登陆但却是敌人重兵布防的垄口至古宁头一线。他们还忽略了敌情变化,尽管10月10日解放大嶝岛俘虏的敌军士兵已暗示胡琏兵团可能登岛,但对我军的判断却依然是该兵团会去台湾而非金门。28军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后来也坦承,战前确实存在麻痹轻敌情绪。登陆后,命令要求部队向纵深猛插,导致各团被敌人分割包围,未能及时巩固滩头阵地,为后续梯队创造条件。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9军253团登岛后迅速巩固滩头,一度占据了古宁头阵地和登陆场。
失败后的反思与担当
金门战役的失利,如同当头棒喝。194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叶飞在厦门虎园路主持十兵团党委扩大会议,深刻总结教训。会上,萧锋含泪检讨,叶飞也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28军党委也对萧锋提出了批评。从战役指挥来看,前线指挥员无疑负有责任,但将失利完全归咎于一人,显然也不公允。
金门战役的阴影尚未散去,1949年11月3日,舟山群岛的登步岛战役又告打响。此前,国民党军已将大量兵力,包括胡琏兵团的第67军,调往定海,使得舟山群岛成为一个巨大的堡垒。粟裕深知舟山对上海、宁波等大城市的重要性,也知道金门战役后国民党军海空优势的凸显,他于10月28日特意致电第七兵团和22军,要求他们充分准备,避免重蹈金门的覆辙,重视海况、风向等动态因素。
然而,登步岛战役依然是仓促上马。进攻登步岛的21军61师兵力不足,登陆船只也因风向潮汐变化而分散,导致第二批部队无法及时增援。尽管61师英勇作战,一度控制了半个岛屿,但在国民党军源源不断的增援下,兵力对比过于悬殊。师长胡炜在11月5日傍晚审时度势,决定撤退。次日凌晨,61师成功撤回,还带回了近400名俘虏,但此役我军伤亡近1500人,再次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金门、登步两次战役的受挫,让粟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发现国民党军的海空力量仍占据优势,且其凭借岛屿能集中兵力固守。而解放军高级将领在骄傲轻敌之外,确实对登陆作战方式,特别是海上气候和岛屿环境缺乏了解。11月14日,粟裕致电各兵团,指出金门战役的失利原因。11月22日,他更是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主动承担责任,坦言自己未能及时给予指导和教育。
正是基于这些沉痛的教训和深刻的反思,粟裕主动提出将解放舟山群岛的作战时间推迟。他组织了20万大军、足以运输10万人的船只以及空军力量,准备实施海陆空联合作战。1950年4月底,第四野战军在韩先楚指挥下解放海南岛的胜利,也让蒋介石担心舟山部队会步后尘。最终,1950年5月中旬,蒋介石下令撤出舟山守军,解放军兵不血刃地解放了舟山群岛。如果不是粟裕此前摆出强攻态势,蒋介石绝不会“自觉”撤离。一个多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若非舟山群岛已提前解放,这块战略要地的归属将难料。
结语
金门与登步的失利,是特定历史时期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既有前线指挥的战术疏漏,也有大局部署上的仓促,更有对复杂敌情和特殊战场环境认知不足的体现。然而,粟裕将军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员,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承担责任,承认自己的指导之责,这份担当不仅宽慰了萧锋这样的前线指挥员,更重要的是,它为全军树立了深刻反思、从失败中学习的典范。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直面失误的勇气和修正策略的决心,解放军才能够以更充分的准备和更成熟的战术,最终实现了对沿海岛屿的完全解放,为后来的国家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成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能力的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