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见一声巨响了吗?
不是打雷。
是美国财政部那边,印钞机踩油门的声音。
他们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拍卖,一口气往外甩了一千多亿美元的国债。
什么概念?就是找全世界借钱,规模大到吓人。
借钱干嘛?花啊。
这感觉就像你邻居,天天刷爆信用卡,账单看都不看,还一个劲儿地跟身边所有人说:“再借我点,下个月就还。”
你信吗?
反正我是有点嘀咕。
这事儿,跟咱们普通人有关系吗?关系大了去了。
你自己可能不担心,但有人已经急得睡不着觉了。
还不是一般人。
桥水基金那个创始人,叫达利欧,全球顶级的投资大佬。他就差指着鼻子说了,美国这债务,已经失控了,像一辆没刹车的卡车在下坡。
还有更重量级的。
美国前财政部长,相当于咱们以前的“财神爷”,保尔SON和盖特纳,这俩人可是亲手管过美国钱袋子的。
他们俩最近也一起站出来喊话。
话说的很重。
说美国的债务增长速度,已经远远甩开了它挣钱的速度。
这就像一个家庭,收入一个月五千,花销一个月一万,全靠借贷撑着。这日子能长久吗?傻子都知道答案。
这不是危言耸听。
华盛顿有个官方机构,叫国会预算办公室,专门负责算账的。他们前阵子出了个报告,里面的数字,看得人心惊肉跳。
报告说,照这么个花法,十年后,美国欠的债会比它一整年生产的所有东西(GDP)还多,达到116%。
历史最高。
更要命的是,光是还这些债的利息,很快就要超过他们的国防开支。
想想看,养军队的钱,都没给银行付利息的钱多。
这财政,不就是个无底洞吗?
窟窿越来越大,火烧眉毛了。那怎么办呢?
有意思的来了。
美国人自己,先吵成了一锅粥。
刚才说的那位前财长保尔森,他出的主意是:加税。
对企业加税,对有钱人加税。总之,得从老百姓口袋里多掏点钱出来,填窟窿。
听着好像有道理。
但另一位前财长盖特纳,立马跳出来反对。他没直接说加税不行,而是把矛头对准了特朗普。
他说特朗普那个关税政策,简直是“有毒的税”。
这就有意思了,都是收钱,怎么还有毒了?
特朗普那套逻辑很简单,谁跟我们做生意,我就对谁加一笔关税,这钱不就来了吗?还能保护国内的企业。
听着挺美。
可结果呢?
这关税,大部分成本最后都摊到了美国人自己买的东西上。东西贵了,就是通货膨胀。
通胀下不来,美联储就不敢降息。
不降息,意味着借钱的利息就高。
那美国政府欠下的那几十万亿国债,每年要付的利息,不就跟着水涨船高了吗?
本来想开源,结果变成了给自己大出血的伤口上撒盐。
简直是神操作。
为了捡芝麻,把西瓜给扔了。
你看,他们内部就这么拧巴。一个说往东,一个说往西,车就在原地打转,眼看就要掉沟里。
美国人自己在那儿吵得不可开交。
世界上的其他人呢?
大家又不傻。
谁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绑在一艘船长和船员正在互殴的船上?
于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大家开始悄悄地,把鸡蛋从美元这个篮子里,往外挪。
以前这事儿只是说说,现在,都是实打实的行动。
那个金砖国家,你肯定听过。
本来是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现在,队伍壮大了,一下子请了好几个新朋友入伙。
你猜猜都有谁?
沙特、阿联酋、伊朗……
发现没?全是中东那帮卖石油的“大户”。
这意味着什么?
过去几十年,国际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买石油,基本都得用美元。这也是美元为什么这么硬气的原因之一。
现在,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大国,自己凑一块儿玩了。
以后买卖石油,是不是非得用美元?
这就不好说了。
美元的墙角,正在被一点点地撬动。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动作。
买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这两年,全球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在疯狂买黄金。
买得比过去几十年任何时候都多。
咱们中国央行,也是“购物大军”里的一员,连续二十多个月,每个月都在买买买。
为什么?
黄金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利息也生不出来。
但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
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是硬通货,是几千年来人类最后的信任底线。
当大家对你印的纸(美元)越来越不放心的时候,自然就会选择去拥抱那沉甸甸的、金灿灿的金属。
这是一种无声的投票。
是对现有体系投下的不信任票。
好了,说了半天美国,咱们聊聊自己。
人民币最近好像有点压力,兑美元汇率在7.2附近晃来晃去。
很多人挺焦虑的。
其实这很正常,主要是美国那边加息降息的预期在折腾,全球的货币都跟着坐过山车,咱们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
但如果你把镜头拉远一点,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
美国那套关税大棒,挥来挥去,看似威风。
实际上,它在逼着全世界的企业重新思考一件事:我的供应链,是不是非得跟美国扯上关系?
答案是,不一定。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发现,绕开美国,直接跟中国做生意,好像更顺畅,也更稳定。
这么一来一回,国际贸易中对人民币的需求,不就自然而然地上来了吗?
以前做生意,大家换成美元结算。以后,可能越来越多的生意,是用人民币直接结算的。
这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
当然,咱们自己也没闲着。
一边,在拼命搞“高质量发展”,什么高科技、新能源、数字经济,说白了,就是把自己的家底做厚,把经济的内功练好。
不玩虚的,就搞实打实的产业。
另一边呢,也在悄悄调整自己的策略。
你看央行又是精细化管理汇率,又是不断增持黄金,这就是在筑起一道金融的“防火墙”。
外面风再大,先把自己的篱笆扎紧。
有一种“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和从容。
所以,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一时的波动。
美元的喧嚣震天响,背后却是越来越空虚的底座。
一个巨人踉踉跄跄的声音固然引人注目。
但真正决定未来的,或许是那些在别处,悄然响起的、坚实而有力的脚步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