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辽宁舰前脚刚走,日本战机就虚空追击,刻舟求剑荒唐举动让人不齿

发布日期:2025-08-19 点击次数:189

古有楚人刻舟求剑,今有日本自卫队对着空气“模拟攻击”。最近一则由日媒披露的消息,让一场原本严肃的军事行动,带上了一丝行为艺术般的色彩。当中国航母编队早已远航西太平洋,日本战机却在原地进行了一场“虚空索敌”式的演练。

日媒《读卖新闻》在14日的报道中声称,今年6月,日本自卫队针对中国的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编队,进行了一次“模拟攻击演习”,并宣称此举“清楚表明了日本已做好应对中国海军的准备”。然而,细看演习的细节,却处处透露着一种与现实脱节的尴尬。

一场对着空气的“表演赛”

这场所谓的“模拟攻击”,时机和操作都透着一股怪异。演习开始时,目标辽宁舰编队早已穿越琉球群岛,驶离了相关海域,进入了广阔的西太平洋。自卫队的战机升空,只是在空无一物的海域上空,确认了一遍反舰导弹的发射程序。整个过程,堪称对着空气输出。

更让人费解的是,空自并未出动其花高价购买的F-35“闪电”隐形战机,而是派出了多架号称“平成零战”的F-2战斗机。这款战机虽能挂载4枚反舰导弹,但其本身是基于美制F-16战斗机的放大版,不具备任何隐形能力,在现代航母编队的多层防空体系面前,突防能力极为有限。

这款战机因单价昂贵、性价比低,早已被自卫队内部吐槽。不久前,空自在训练中还刚刚摔了一架。用这样一款非隐身战机去模拟攻击拥有完备防空体系的航母编队,其战术意义令人怀疑。

面对外界的不解,一位日本政府官员的解释更显离奇。他声称,这是刻意不选用最新型号战机,目的是为了向中国“清晰传递日本正在采取反制措施的信号”。这种解释,无异于将一场军事行动的象征意义,凌驾于其实际效能之上。

辽宁舰当时到底在忙什么

就在日本进行这场“政治秀”的同时,辽宁舰和山东舰双航母编队,正在西太平洋深处进行着一场规模宏大、极具实战意义的演训。根据央视纪录片披露的细节,这并非简单的例行巡航,而是一场复杂的体系化对抗演练。

演练的核心科目,是模拟在台岛东岸进行登陆作战。这直接颠覆了外界长期以来认为解放军只会从台湾西侧强渡海峡的刻板印象。台湾防御力量超过九成部署在西部,东部被视作战略大后方。选择东岸作为登陆点,显示了解放军意图通过正面与包抄结合,一举瘫痪其防御体系的战术构想。

演练的想定更为惊人:登陆舰队在集结过程中,突然遭到“疑似美军双航母”的偷袭。此时,位于西南方向的登陆舰队需要掩护,而原本在东北方向活动的辽宁舰打击群,则必须以最快速度南下驰援。

纪录片画面中,辽宁舰上的歼-15舰载机频繁起降,争夺制空权,为登陆编队提供掩护。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舰队接力跑”,辽宁舰、山东舰、071型船坞登陆舰、075型两栖攻击舰悉数在位,协同作战,共同应对来自假想敌航母的威胁。

谁在紧张,谁在应激

一边是自说自话、对着空气比划的“模拟攻击”,另一边是深入远洋、真刀真枪的体系对抗。两相对比,背后反映出的是截然不同的心态与战略格局。

日本近期的军事炒作不止于此。从7月底日媒爆料“美日兵推中要求美军对华核威慑”,到不久前炒作去年“凉月”号驱逐舰侵闯中国领海遭警告,一系列操作都指向同一个目的:渲染“中国威胁论”。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纪念日的敏感时间节点附近,这种舆论攻势显得尤为密集。其意图或许在于,通过煽动对抗情绪,将公众的注意力从日本的历史加害者身份,转移到其所谓的“现实受害者”角色上,以此对冲来自亚洲各国的历史追责压力。这是一种典型的“应激反应”。

而解放军则通过公开的纪录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展示了其远洋作战能力的提升。这不再是简单的绕岛航行,而是将练兵场摆到了第二岛链以外的太平洋深处,演练的是如何应对强敌介入下的高强度作战。

结语

当辽宁舰与山东舰在西太平洋画出壮阔的航迹,演练着现代海战的复杂协同,日本的F-2战机却在旧坐标上空进行着一场“刻舟求剑”式的独角戏。这种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实力宣示。

解放军的行动清晰地表明,其关注点早已从单纯的装备对抗,转向了体系化、信息化的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当外界还在用“第一岛链”的旧框架来审视中国海军时,它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有决心在更广阔的海域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利益。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公开透明的军事训练,而是源于某些国家基于历史包袱和现实焦虑的过度反应与战略误判。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