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站在电视屏幕前 一脸认真地说“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吗?那会儿聚美优品刚上市,他还是85后创业圈的顶流,意气风发得像是能扛起整个互联网美妆的未来。可后来呢?假货风波、股价跳水、直播带货没赶上趟……他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连微博都像是被时间封存的老相册 偶尔翻出来 只剩一声叹息。
但最近 这位“消失”的老熟人 居然悄悄杀回来了——不是靠美妆,也不是靠直播,而是扎进了当下最火也最“土”的赛道:**竖屏短剧**。有财经媒体和娱乐公众号陆续爆料,陈欧早在2022年就开始试水短剧投资 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地当个LP 结果越看越觉得这行当“水浑鱼大”。到了2023年,他干脆自己搭班子 在北京拉起一支将近200人的团队 搞起了所谓的“**竖店**”——也就是从剧本、拍摄、剪辑到投放、变现,一条龙全包的短剧工厂。
更让人咋舌的是,据一位接近其团队的**知情人士透露**,陈欧这套短剧生意,**年收入已经逼近3亿元**。这个数字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是有实打实的流水支撑。比如那部叫《闪婚总裁契约妻》的剧,前10集免费放送,吊足观众胃口,从第11集开始就要付费解锁,单集6块,全集打包38元。听起来有点“套路”,但偏偏就有人愿意掏钱——有数据显示,单部爆款剧的充值流水能冲到**5000万以上** 投资回报率高达1:5。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现在谁下班回家不是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地铁上、排队时、甚至上厕所的几分钟,手指一划 一部“霸总爱上我”的剧情就自动续上了。豆瓣上就有观众留言:“**明明知道剧情离谱,但就是停不下来**”“狗血归狗血,爽就完事了”。这种“电子榨菜”,不需要逻辑,只要情绪到位,就能让人欲罢不能。而陈欧 显然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更绝的是 他没把聚美那些年积累的用户数据扔掉 反而搬过来精准“喂”给短剧。微博上就有网友发现,某些短剧的广告推送,精准得吓人——比如你曾经在聚美买过抗老精华、关注过情感话题,系统就会推给你“女主逆袭靠一瓶神秘面霜”的剧情。这种**用算法收割情绪**的操作 简直把流量变现玩到了极致。而且他本人几乎不用露面,躲在幕后操盘 既避开了“过气CEO”的标签,又稳稳吃到了新流量的红利。
当然,也有人泼冷水。知乎上有行业分析师指出,短剧行业现在正处于**政策高压期**,广电总局今年已经下架了几千部“低俗擦边”的作品。陈欧敢All in 到底是真看懂了趋势 还是在赌监管的窗口期?毕竟,现在头部玩家如点众、麦芽 年营收也就十亿上下 普遍面临内容同质化和用户疲劳的问题。光靠“总裁+契约+打脸”三件套,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但换个角度看,陈欧的转型其实挺聪明。从聚美到街电,再到短剧 他的路径一直很清晰:找一个门槛不高、变现快、用户粘性强的新洼地 快速复制“流量—转化—变现”的闭环。短剧正好满足所有条件。而且他还玩了一手“反哺”——有娱乐公众号爆料 部分短剧中植入的美妆产品 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聚美商城。一边靠剧情赚钱 一边带货回血,**一鱼两吃 属实老练**。
说到底,在这个“万物皆可短剧”的时代,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年没人信直播能带货 结果薇娅李佳琦成了神话;没人觉得知识能付费 得到APP却估值百亿。如今短剧日活用户破5亿 月市场规模超50亿,这块蛋糕 谁不想咬一口?陈欧或许不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代言人,但他学会了让剧情替他说话 让数据替他赚钱。
所以问题来了:当一个曾经的创业偶像,转身做起“狗血短剧” 你是觉得他**堕落了** 还是佩服他**放得下身段、抓得住机会**?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资料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