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

发布日期:2025-08-04 点击次数:98

话说回来,这两年,黄金这东西真是越来越受大家伙儿的关注了。

尤其到了2024年初那阵子,金价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路往上窜,那势头,简直让人看了都心跳加速。

身边不少朋友,亲戚,甚至平时不怎么关注投资的大爷大妈们,都开始议论“炒黄金”这事儿了。

您想想,当大伙儿的目光都往一个方向看的时候,这里面肯定有赚钱的机会,可同时,也可能藏着一些我们平时不太留意的“坑”。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最近发生在北京的一桩事儿,看看一位女士买黄金的经历,是怎么把大家伙儿对“诚信”和“契约精神”这些词儿又给重新提到了台面上。

这事儿的主角,是北京的乐女士。

在2024年2月份,也就是金价涨得正欢的时候,她也动了心。

咱们老百姓嘛,谁不想让自己的钱袋子跟着大环境一起鼓起来呢?

当时,乐女士刷手机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直播间,里头卖的金条,每克才478块钱,这价格可比她平时在实体店里看到的便宜不少。

这一下,她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没多犹豫,就痛快地下了单,先买了1000克。

她想着,等金价再涨涨,自己就能赚一笔。

可谁能想到,这金价涨得比她想象的还要快,还要猛!

才过了几天,也就是2月26号,乐女士看着那屏幕上不断跳动的金价数字,心里琢磨着,这势头还能接着涨呢!

于是,她在第一批金条还没到手的情况下,又追加了1300克。

这么一来,两次加起来,她一共买了2300克黄金,总共花了将近110万元人民币。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几乎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了。

接下来的日子,乐女士每天最关心的,就是金价的变动和自己那两笔黄金订单的物流信息。

看着金价蹭蹭往上涨,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盼着这些金条能赶紧送到自己手里。

可事情就坏在这“盼”字上了。

乐女士左等右等,订单的状态始终显示的是“未发货”。

她一次又一次地去找商家客服催问,得到的回复永远都是那句话:“最近行情太好,黄金暂时缺货。”一开始,乐女士还挺能理解的,觉得大商家调配货物,可能确实需要些时间。

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商家那边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乐女士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这不对劲啊,难道是商家看着金价涨了,就不想按原价发货,想把这批货高价卖给别人?”这种怀疑,就像一根刺儿,扎得她心里越来越不安。

乐女士的担心,不幸言中了。

到了3月15号,金价真的涨到了每克505元,这比乐女士买的时候,每克足足高出了27块钱!

您算算,2300克黄金,如果商家不发货,转手就能多赚6万多块钱!

这笔账,商家心里肯定门儿清。

乐女士得知这个情况后,气坏了,又去找商家理论。

这回,商家可不再遮遮掩掩了,直接就摊牌了,那话说的,真是让人听了火冒三丈:“货是发不了的,但可以赔你100块钱意思一下,你申请退款吧。”

听到这话,乐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自己真金白银花了110万下的单,商家就因为市场价格波动,说不发货就不发货,还就赔100块钱?

这简直是把消费者当成了傻子!

这哪里是做生意啊,分明是“玩不起”!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气炸了。

咱们老百姓做买卖,讲究的就是一个“诚信”,答应了的事儿,就得做到。

商家这种“见利忘义”、“出尔反尔”的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乐女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市场交易中最基本的“契约精神”。

您想想,如果做生意的都像这样,看价格涨了就毁约不发货,看价格跌了就想方设法推销,那市场秩序不就乱套了吗?

谁还敢放心地在网上买东西?

谁还敢相信商家的承诺?

乐女士越想越气,一怒之下,就把这家商家告上了法庭。

这事儿,咱们就得给乐女士点个赞!

面对这种明显不公的行为,不能忍气吞声,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法院是怎么处理这事儿的呢?

这可不是商家一句轻飘飘的“我不知道不发货会违法”就能蒙混过关的。

法院经过仔细调查,查清楚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首先,乐女士下了订单并且付了款,这就意味着她和商家之间,一份合法的买卖合同就已经成立了,这份合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其次,商家在合同中承诺了3天内发货,可他们却一直拖着,不仅违反了自己的承诺,还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长21天发货期限。

这,就是明明白白的违约行为!

法院的判决结果,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毫不含糊。

法院判决商家必须把乐女士支付的110万元货款全额退还,这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商家还得额外赔偿乐女士15.6万元的差价损失!

这个损失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法院是按照乐女士决定解除合同时当天的市场价,也就是每克505元,和她当初购买时的价格每克478元之间的差额来计算的。

您瞧瞧,商家原本想通过不发货,把那6万多块钱的差价揣进自己腰包,结果呢?

法院不仅没让他们得逞,反而还加上了乐女士因为金价上涨而本该获得的收益,全部判给了乐女士。

这一下,商家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还倒赔了一大笔!

商家当然不服气了,还提起了上诉,嘴里还念叨着自己“不知道不发货会违法”。

这话听着就让人生气,做生意哪能不懂法律?

不懂法可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

结果呢,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还是维持了原判。

这场官司下来,这家商家算是彻底长了记性,这15.6万元的“学费”,交得可真是够“痛”的,相信他们以后再做生意,肯定会更明白“诚信”这两个字的份量。

这事儿一在网上传开,大家伙儿可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做生意最起码得讲诚信,玩不起就别开门!”这话真是说出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声。

诚信,那可是做生意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企业能长久发展的根本。

一家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做不到的企业,那肯定是走不远的。

也有人提醒:“当所有人都往里冲的时候,往往就是泡沫最大的时候,小心自己成了最后接盘的那个。”这话也挺有道理的,它是在提醒咱们,投资这事儿,风险总是有的,大家伙儿在面对各种投资热潮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别盲目跟风,不然真有可能成为市场上的“接盘侠”。

乐女士这次还算幸运,有法律给她撑腰,如果遇到其他情况,那损失可能就得自己承担了。

更深层次地看,乐女士的这个案例,它可不光是黄金买卖那么简单的事儿。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们生意场上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契约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不管市场行情怎么变化,是涨是跌,答应别人的事儿,就得做到。

这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信誉的维护。

在一个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里,买卖双方都应该有这种“言出必行”的自觉。

商家不能因为一己私利就随意撕毁合同,消费者也应该遵守自己的承诺。

只有这样,咱们的市场才能更加稳定,更加繁荣,大家伙儿才能更放心地去交易。

这个案例也再次证明了咱们国家在法治建设上的进步,面对这种新出现的问题,法院能够及时介入,秉公判决,这对于维护咱们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