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我国老友,三次归还领土,为我军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

发布日期:2025-08-06 点击次数:186

叶利钦被看作,是对我国军事实力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元勋”,凭借个人努力,为我国军工行业少走了二十年的弯路。

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推动了我国边界领土的回归以及军工业技术的迅猛提升。

不过,也正是这些举动让苏联和俄罗斯的人们觉得不爽,大家都把他叫作“千古罪人”。

清朝快到尾声的时候,西方列强靠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军事技术突飞猛进,而咱们清朝这边,还停留在原地没什么太大进展。

甲午战役、鸦片战争这些一系列的军事冲突接连失败,让局势变得越发不好看。

清朝只得被迫采用割地、赔款、签订那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手段来换取一线和平。

那会儿,沙俄凭借签署那些不平等的条约,硬生生地侵占了我们国家大批土地,1858年的《瑷珲条约》就划走了大概6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两年之后,沙俄再施压力,迫使我们签了《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南超过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又割让给了他们。

仅靠那两次签订的条约,我国就丢了超过100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些面积加在一起,大概就相当于三个澳门特别行政区那么大。

新中国一成立,领土的事情就变成两国关系里的潜在隐患。虽然随着苏联解体,中俄关系有些缓和,可边界和领土的争端依旧像个心头的“疙瘩”,让两边都觉得挺难受的。

1991年11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这个“疙瘩”逐渐开始松动,问题也慢慢迎来了化解的迹象。

信息来自:《受戈尔巴乔夫凤提携走向政坛与戈氏决裂当选总裁》,凤凰网,2007年4月23日。

在叶利钦掌权的时候,由于内部的矛盾和苏联解体带来的“后遗症”,让国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一时间,基层工薪家庭怨气满满。叶利钦一下子明白,必须得想个新办法,否则继续如此下去可不行。

经济崩溃的背后还藏着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听了西方国家提的“休克疗法”。那会儿,俄罗斯的军工业技术还挺强,面积也大。靠着军工业的支持,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当时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但是看到俄罗斯的发展一日千里,甚至还带点超越的苗头,让人觉得挺振奋的。

作为它的朋友“西方国家”开始忍不住了,在他面前挑动情绪,他坚持“朋友就是要帮”的原则,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要是不改还算没事,一旦改了,经济损失就直接“拉满”了。

叶利钦看到这个情况,一时蒙了头,立马想着找西方帮忙,可没想到,西方国家竟然回绝了他的请求。

经济变得一团糟,许多国有资产都被那些小人夺走了,加上西方国家的各种表现,叶利钦一下子就觉得这可能是个圈套,只能不得已想着别的法子了。

到了1991年,我国在其他方面还算稳定,吸取之前的教训后,开始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不过在科技和科研技术这些方面,一直是我们的心头尖刀,挺难熬的。

就在我们发愁时,有个比我们更是焦头烂额的国家出现了,那就是俄罗斯。它们得搞经济发展,指望找个国有资产稳妥又“友好”的国家帮忙。

中国距离俄罗斯挺进,国有资产也算稳妥,对俄罗斯来说,这个国家挺合适的。

虽说中俄因为边界问题曾经关系有些紧张,但苏联解体以后,两国都想把过去的事摒弃掉。在共同面临“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两边还建立了不错的“友好关系”。

而且呢,俄罗斯也不再搞那些意识形态的斗争了,中国也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种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态度,为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种抉择,让两国关系从“冷清”变得“热络”起来。

在叶利钦执政期间,俄中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三次关键性的突破,之前那些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划分的我国领土,在经过平等协商后,大部分争议地区得以解决,其中还涉及到一些领土归属的调整,为彻底解决边境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头一件大事发生在1994年,双方签了个协定,把中俄国界西段55公里的边界线给划定清楚,还解决了悬而未决的帕米尔高原那块长时间存在争议的问题。

这一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俄在边界磋商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后续的谈判打下了互信的基础,同时也逐渐解决了那个“心结”。

经过四年时间的等待,两国再次开启谈判,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在莫斯科发布了联合声明,明确了关于归还黑瞎子岛争议区域的处理方案。

在叶利钦还沒正式上台之前,这个边界划分的问题已经谈了好几次,但最终都没啥结果。

叶利钦一上台,两国就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下,通过边界谈判把剩下的争议给解决了,这也展现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发展这种务实的态度。

2004年,在叶利钦时期谈判的基础上,中俄又签了补充协议,最后确认黑瞎子岛一半归中国,另一半由俄罗斯所有。

签约这一步拉开了中俄边界问题圆满解决的序幕,也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消除了最后的难题。

即便这份协议签订时叶利钦已经退下岗位,但谈判的主要框架和基本原则,都是在他执政期间确定的,也算是他推动边界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成就。

除了归还我国的领土,叶利钦那个时候在军事工业技术方面也给予了不少支持和援助。

除了在防空、海军、陆军、空军等领域提供设备之外,俄罗斯还派专家协助中国建立生产线、传授技术,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这些努力都成为推动中国军工产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因素。

不过,这些事情在俄罗斯人民眼里算得上是叛国的表现,辛苦研发出来的核心技术,就这样转让给了别人,而接下来的一些动作,更让那些把土地当宝的人觉得叶利钦简直是在败家底。

在俄罗斯人眼里,他就是“卖国贼”,可对中国来说,他可是老朋友,为中国的崛起做出了不少贡献,出售了很多尖端的技术和武器,还多次归还中国的故乡。

他那一系列无私的作为,帮忙缓和了当时紧张的两国关系,也让两国再次进入了合作更加紧密的局面。

后来,俄罗斯前总裁叶利钦在2007年4月12日不幸辞世。中国外交部对此表达哀悼:叶利钦的逝世让中国失去了一位好伙伴,他在中国现代军队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他离开后,也让美国表示钦佩,直言“没有叶利钦,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

资料出处:中国人民的亲密伙伴(国际论坛),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4月25日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两国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为21世纪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现在,中俄边界已变成两国友好合作的纽带,边境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越发活跃,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枢纽。这一成就,离不开叶利钦时期开始的边界领土谈判,一级军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的支撑。

目前,中国始终心怀感激,持续在经济贸易和外交支持等领域不断给予俄罗斯帮助。

自从俄乌冲突开打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了沉重的经济制裁,主要是想切断它的能源出口渠道,让它难以继续发展。

我国家一直对俄罗斯心存感激,所以在石油合作的基础上,又大量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这也让中俄两国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到了2025年,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不断攀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叶利钦时期推动的中俄边界问题解决,不仅为中国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证明了通过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可能性。这一举措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事件本身,成为中俄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