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补贴计划
引言
上周末消息面炸开了锅:央行、八部门齐发声,低空经济领域再迎突破。市场短线波动加剧,技术派和趋势派各执一词。本周A股会否延续慢牛格局?背后藏着哪些机会与风险?
正文
最近的A股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一边是指数在3400点、3500点、3600点轮番突破,让不少技术流看花了眼;另一边,是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把“趋势为主”的老话题又推上风口浪尖。到底该怎么理解当前行情?哪些板块和产业链值得关注?本篇就来聊聊这些热点。
一、“趋势为主”还是“技术至上”?别让短期波动迷了眼
不少朋友喜欢盯着K线图琢磨买卖时机,一有调整就手忙脚乱减仓避险。但回头看看,从6月到现在,大盘不但守住3400,还一路冲到3600,这说明什么?其实,只要大方向没变,小幅震荡就是正常现象。真正能赚到钱的,多半都是跟着趋势走的人,而不是频繁进出的小散。
这也提醒大家,不要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技术指标上,更不能忽略基本面逻辑。当政策定调稳中向好,“慢牛”行情自然水到渠成——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磨人,需要耐心持有底仓,再用部分资金做些高抛低吸的小操作即可。
二、新政密集落地,三大产业链值得重点跟踪
1. 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实体经济获强力托底
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适度宽松货币环境。这意味着未来企业融资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有利于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行业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同时,对房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来说,也是一剂稳定剂。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宽松并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更看重结构性支持。因此,中小市值成长股可能更受益于此类定向扶持。
2. 智能制造升级提速——机械与数字化双轮驱动
工信部等八部门提出,到2027年要建成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并推动机械工业数字化改造。这不仅带火了自动化设备、新能源装备相关企业,还将带动上下游零部件、工业软件供应商一起吃香喝辣。据Wind数据,截至最新披露日,我国智能制造相关上市公司2024年Q2营收同比增长近18%,远超全行业平均水平。此外,各地政府也在加快园区建设,为产业集聚打基础。
3. 低空经济崛起——国产动力系统补齐短板
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次实现远海物资运输,加之首台自主研发航空转子发动机量产下线,让我国低空经济进入实质性扩张阶段。不仅深圳布局多个产业园区,全国多省市都开始抢滩布局。从订单和融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相关企业累计新增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更重要的是,本土动力系统替代进口,将极大提升整个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对应的材料、高端芯片、新能源电池供应商同样值得留意。
三、大监管时代来临,合规经营成为硬杠杆
无论是上海银行被罚没2900万,还是港交所优化IPO分配机制,以及网络平台收费行为新规出台,都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金融及平台领域的监管正趋严趋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意味着优质龙头公司的竞争壁垒将被强化,也提示我们警惕那些靠违规套利或信息不透明获利的小票风险。在选择标的时,不妨多看看公司治理结构与历史合规记录,以防踩雷。
四、本周走势展望及可操作建议
从消息面来看,无论国内外影响因素,目前对A股整体偏中性偏积极,没有重大利空压顶;而外围美股因非农数据不佳出现回调,但对国内影响有限。从技术层面分析,大盘已接近阶段性底部区域,下方支撑较强,即便有快速下探,也是逢低吸纳良机。而券商普遍预判后市先抑后扬,“慢牛”格局未变,高盛甚至给出了未来一年10%-15%的上涨空间预测。
具体建议如下:
1. 坚持核心资产+成长赛道“双轮配置”。以白马蓝筹作为底仓,同时精选科技创新、小型成长类个股进行波段操作;
2. 关注智能制造与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包括设备生产商、高性能材料提供商以及核心零部件龙头;
3. 对高估值纯概念炒作品种保持谨慎,一旦业绩兑现难度增大,应及时止盈换入基本面扎实标的。
认知误区提示:“只要通胀预期升温,就该无脑买资源类股票。”其实不同周期背景下,各细分板块表现差异巨大,如今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仅凭单一宏观变量决策,很容易踏错节奏。
结语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现在最应该坚守的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还是追逐热点题材搏短线收益呢?面对市场的新变化,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策略?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