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每月领着5000元养老金,医保账户却只进账65元,这不是段子,而是河南新乡一位退休人员的真实账单。 2025年医保改革后,养老金高低和医保返款几乎“脱钩”,你在哪里退休,直接决定了这笔钱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
全国主流模式:按“人均养老金”发钱,多数不足百元
超20省份采用“地区人均养老金×固定比例”(通常2%-2.8%)计算返款。 以2025年人均养老金约3700元为例,2%比例下每月仅74元。
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普遍执行该模式,退休人员每月到手60-80元,不足230元的三分之一。
养老金5000元者毫无优势:河南郑州按人均养老金2%返款,月入95元;洛阳72元;新乡65元,无论个人养老金是2000元还是5000元,返款金额完全相同。
固定金额地区:高低落差超3倍
低档区间:北京70岁以下100元/月,70岁以上110元;山东70岁以下100元,70岁以上125元;重庆70岁以下105元,70岁以上115元。
高档区域:深圳以每月251元居全国之首(不分年龄);杭州70岁以上老人可达441元/月,年初一次性发放全年款超5000元。
“土豪区”名单:屈指可数
深圳:统一251元/月,全国唯一全员超过230元的城市。
杭州/宁波:年初一次性发放全年款,杭州退休人员年均入账超4000元,月均超330元。
无锡:部分群体返款超200元,接近230元门槛。
高龄倾斜:杯水车薪
北京、山东等地对70岁以上老人额外补贴10-25元/月,但即使叠加基础返款,最高仅125元(山东),仍远低于230元。
政策底层逻辑变革
单位缴费部分全部转入统筹账户,退休人员返款来源仅为统筹基金拨款,规模大幅缩水。
改革目标明确:削高补低,强化统筹。 高养老金人群原有返款优势被取消,资金向门诊报销、住院保障等共济领域转移。
地方财政能力割裂
经济强市(如深圳、杭州)依托财政补贴维持高返款,而多数地区依赖医保基金自我平衡,返款标准被压制。
区域公平性矛盾凸显:河南郑州(95元)与深圳(251元)差距达2.6倍,相当于后者每年多领1872元购药资金。
概率分布:全国约80%地区返款低于100元,15%地区处于100-200元之间,仅5%(深圳、杭州等)超过230元。
典型对比:
▶ 安徽退休人员(月养老金5000元):医保返款约70元,仅够购买一盒慢性病药+两盒感冒灵。
▶ 深圳退休人员(月养老金5000元):医保返款251元,可覆盖3次社区门诊挂号+常规用药。
退休后才发现:你在哪儿退休,比拿多少养老金更重要。 当河南新乡的老人盯着医保账户里月入的65元时,深圳的邻居们正用每月251元的“医疗零花钱”刷卡取药。 这230元的差距背后,是地方政策的一纸文件划出的鸿沟。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