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东汉末年成袁绍弟,他誓要一统这乱世天下

发布日期:2025-07-10 点击次数:183

嘿,哥们儿,这本男频巨作,简直是熬夜党的福音!剧情紧凑到让人窒息,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主角从平凡到非凡,一路披荆斩棘,智勇双全,看得我热血沸腾!别告诉我你还在书荒,错过它,我保证你会后悔得拍大腿!赶紧的,翻开第一页,开启你的非凡之旅!

《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 作者:顺心平淡

第1章拒绝投降

184年二月,张角三兄弟组建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准备推翻大汉皇朝的统治。

前期黄巾军势如破竹,打得大汉各地守军节节败退,一时间举国震惊,朝野震动,刘宏震怒。

随着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领兵出征平定黄巾军,胜利的天平又慢慢偏向了东汉皇朝。

南阳战场上,中郎将朱儁虽然兵少,但士兵精锐,装备精良,打得黄巾军连连败退。

几番交战下来,黄巾军赵弘等人心惊胆战,于是派人前往朱儁的大营请降。

……

朱儁中军大营

黄巾军的使者表明了来意之后,大营中除了朱儁和一名少年将军之外,其余的将士纷纷露出笑意。

朱儁抚须略微思索了一番,心中便有了盘算,当即挥了挥手,示意士兵把黄巾使者带下去。

朱儁看了看众人,将自己的思量藏在心中,开口问道:“黄巾贼乞降,诸位有什么看法?”

南阳太守秦颉率先说道:“将军,这是好事啊。想那黄巾贼寇已经被大汉雄兵吓破了胆,这南阳一带的黄巾贼可以不攻自灭了。”

“颉建议接受黄巾贼的请降。”

其余将士也纷纷出声应和。

听到大帐之中如此多支持秦颉的观点,此时的朱儁心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正欲开口之时,那名少年将军出列朗声说道:“末将觉得此时不应该接受黄巾贼寇的乞降。”

一时间,原本议论纷纷的帅帐,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全部看向少年将军。

朱儁目光也顺着声音望了过去,看着眼前的少年将军俊朗的面孔,心中不由一喜,却不动声色地问道:“哦,不知承高对黄巾乞降,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少年将军姓袁,名叙,字承高;乃是汝南四世三公的子弟,当朝太傅袁隗之侄,袁绍和袁术的堂弟。

当然这只是他第一重的身份,他的第二重身份是现代一普通大学生,一次出海游玩时被一阵怪异的大风吹走,醒来之时就发现自己已经附身在东汉时期袁叙的身上。

初到东汉的袁叙,刚开始先是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行为举止和不符合时代的言谈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一度被袁氏族人认为得了失心疯,鬼上身等,为此袁叙还被强灌了不少治病的药,甚至还吃了不少奇珍异果。

后面袁叙慢慢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并了解到现在是东汉末年,而自己又是东汉时期名门望族的子弟。

于是袁叙心中暗暗发誓道:“既然让我来到了东汉,那我就要搅动风云,干出一番大事业。”

“江山,我要!美人,我也要!”

这次黄巾之乱,袁叙凭借着袁氏的关系,以弱冠之年分配到朱儁军中,想捞点军功,以后出任一郡太守,为以后群雄逐鹿做好基础。

……

在军中众多将领里,朱儁最欣赏的就是袁叙。

因为黄巾初起之时,朝廷兵分三路,卢植一路,皇甫嵩一路,朱儁一路。

结果朱儁这一路出师不利,被黄巾波才击败,和皇甫嵩一起退守长社。

朱儁心中无比郁闷。

这个时候熟知历史的袁叙,把历史皇甫嵩的火攻之计占为己用,献上火攻之计。

朱儁和皇甫嵩一琢磨,认为此计可行,便依计而行,趁着大风之夜,火攻黄巾大营。

结果也和历史一模一样,朱儁和皇甫嵩大获全胜,一战就击溃了波才带领的黄巾军,斩敌数万人。

袁叙此战首功,被朝廷封为骑都尉,秩比二千石。

晋升为骑都尉,连袁叙都感到十分吃惊,这可是秩比二千石的官职。

袁叙能够有如此重赏,第一是有袁隗暗中帮忙,第二也是袁叙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

那时是黄巾之乱初期,朝廷一定要对有功之臣重重封赏,就是要告诉大汉的将士们:“好好打,朝廷是不会亏待你们的;你们看,袁叙就直接提拔成了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

思绪回到南阳战场,袁叙听到朱儁发问,心中默默整理了一下思路。

袁叙清楚地记得书上写着朱儁没理会众将的意见,反而是说了一大段自我的理解,最后拒绝了黄巾的投降。

袁叙决定有样学样,照搬书上朱儁的话来回答。

这样一来,朱儁一高兴,以为袁叙是知己,将来上报给朝廷的功劳奏折,也会多给袁叙说一些好话。

想到这里,袁叙当即朗声回答道:“当今天下动乱全由张角等一众黄巾贼引起,末将觉得应该以雷霆之势歼灭贼寇,使包藏祸心之人,不敢再生异心。”

“此时此刻北方黄巾尚存,南阳的黄巾只不过是目前只是见势不妙,走投无路之下才被迫投降的,并非真心实意。”

“如果将来北方黄巾势起,谁又能保证他们会不会继续造反?”

“如果朝廷再次发兵平定叛乱时,这群黄巾贼见情况不妙,他们又可以投降,以此保全性命。”

“这种做法无疑是纵敌长寇,实在不可取。”

“所以末将这才建议拒绝他们的投降,让他们知道造反,是不可赦免的死罪!”

朱儁听了袁叙的话,轻抚短须,微微点头,心中一喜暗道:“嗯,此子之言正合吾意。”

听了袁叙的这番言论,两侧的将领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觉得袁叙说得有道理,表示赞同;有的觉得袁叙这是不给黄巾贼活路,表示反对;也有一些则是不发表意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就当此时,一名反对袁叙言论的将领出列,开口说道:“袁将军此言虽然有理,但是恕在下不敢苟同。”

袁叙闻言看向此人,不留痕迹的皱了皱眉头,心中极为不悦,眼神之中不禁闪过一丝不为人察觉的杀意。

不为别的,就因为出声发言的此人,是袁叙目前最想杀的人之一。

但见此人身高大概在七尺五寸左右,两只大于普通人的耳朵尤为引人注目,还有他那一双手臂更是长得过分,双手正常放下来都已经到了膝盖的位置。

如此明显的身体特征,那么他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汉昭烈帝刘备,刘玄德。

刘备自从卢植被左丰陷害后,董卓接手北方的大军征讨黄巾军,刘备带着两位兄弟去投奔朱儁。

袁叙想过派人刺杀刘备,但是刘备和关羽、张飞两兄弟食则同席,寝则同榻。

袁叙目前只有袁隗派了一个家将袁十九来充当他的亲卫队长,来保护袁叙。

对于这个袁十九,袁叙了解并不多,只知道袁十九从小接受袁家训练,对袁家忠心耿耿。

袁十九姓名由来是在袁家众多私兵中第十九个优秀者,所以特赐姓袁。

可是面对关羽、张飞这两个绝世猛将来说,一个袁十九明显不够看。

袁叙只能暂时搁置杀刘备这个想法,再找机会。

刘备继续说出自己的分析,对着众人地说道:“如今黄巾贼寇被我军围困在城中,如果此时不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必定困兽犹斗,爆发死志和我军一战。”

“黄巾贼寇人数众多,远远多于我军的人数,到时候死战起来。我军即使最后得胜,恐怕也会给我军带来不少的伤亡,还请将军三思。”

说罢,刘备一脸诚恳地朝着朱儁拱手一拜,随即退回两侧。

朱儁对刘备的话并不感冒,于是看向袁叙,示意他说话,反驳刘备的“谬言”。

朱儁心中更倾向于袁叙的说法,因为刚才袁叙那一番不接受黄巾军投降的言论就是他历史上的想法,并且还付出实际的行动。

袁叙内心其实也是想接受黄巾军投降,然后赶紧回洛阳好好享受享受。

这次出征打仗,初上战场的袁叙可谓是吃尽了苦头,由最初的热血澎湃到后来的苦不堪言。

吃不好,睡不暖,精神还要高度紧张,时不时还要急行军。

之所以提议不接受黄巾军投降,也是完全为了顺应朱儁的心思。

袁叙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只有凭借对历史的一些先知来捞点战功;所以想要混的好,就必须得到上司的赏识。

而且不管袁叙提不提这个意见,按照历史的发展,朱儁最后也没有接受南阳这支黄巾投降。

袁叙起身,大声反驳说道:“玄德此言虽然不假,但是对待此等逆贼就应该以雷霆之势荡平,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我们身为大汉的将士,那么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黄巾贼!”

“平定这群叛乱绝对不是需要讲仁义道德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杀怕他们,让天下人知道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

“任何敢行大逆不道之事,最后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

听着袁叙的口若悬河地发表言论,朱儁眼中赞赏之色越发明亮,这话直接说到了朱儁心窝里面。

刘备还想以仁义治民为由,继续辩解时,袁叙却不给他机会,举例说道:“天下间的逆贼就犹如这火灾一样。”

“不能等大火烧起来了,再让执金吾赶去救火,那时候已经晚了。”

执金吾身兼多职,灭火就是执金吾其中的一个职责,类似于后世的消防员。

“在它还是火苗的时候,就必须浇灭,一劳永逸。”

袁叙的这一番言论,又是实实在在地完全符合朱儁心中所想,惹得朱儁的频频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欣赏。

袁叙看到朱儁的样子,讲得更加起劲了,说道:“至于玄德说得黄巾贼多于我军这事,叙觉得根本无需多虑。”

“黄巾贼寇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不懂兵法,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落后,只要我军撤去一面的包围,围三阙一。”

“到那个时候,黄巾贼无谋,必定连夜弃城而走,我军到时沿途设伏,贼寇再多,不过是一盘散沙,我们只要一战就能平定南阳的黄巾贼寇。”

朱儁听了袁叙的话,已经不想听其他浪费时间的讲话了,直接起身,拍板而定地笑道:“好!承高此计正合我意!不愧是袁氏之后!”

刘备一听朱儁说“正合我意”,立刻话锋一转附和道:“袁将军此计甚好!看来是备短视了,说了一些谬言。”

袁叙听完刘备的话,并没有回话,只是微微一笑,心中暗道:“真不愧是刘玄德,果然能屈能伸。”

刘备毕竟是卢植的弟子,朱儁还是抚须安抚道:“玄德之言也并不无道理,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接着朱儁脸色严肃起来,众将立刻会意,当即正襟危坐起来。

朱儁开口下令道:“撤去南面的兵马,在东、西、北三面多设旗帜,作为疑兵。”

“待确定黄巾贼寇从南面撤逃之时,众将随我一同追击,斩杀贼寇,平定南阳之乱。”

众人纷纷起身,抱拳说道:“诺!”

……

天空一片昏暗,连月亮都暗淡了不少。

往往夜深人静的时候最能直击人心深处。

大帐篷之外,袁叙一人独自站在那里,看着天上的月亮,眼神之中满是思念,内心默默暗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不知道他们现在在未来过得怎么样,好想他们。”

果然是初听不知诗中意,再听已是诗中人。

以前背这首诗的时候,只是单单觉得这就是一首诗而已,但完完全全代入这首诗时,这才能亲身体验这首诗的含义。

远在东汉的的袁叙面对的此情此景不禁想念起现代的家人。

而就在此时,不宜时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思乡之情。

袁叙的后方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与之同时传来了亲卫队长袁十九兴高采烈的声音。

“将军,你要找的人,属下找到了。”

袁叙听到袁十九的话,心中的思念之情也被冲谈了一些,高兴地说道:“真的吗?快,快,带我去找他!”

袁十九立刻在前带路,袁叙紧随其后。

不多时,袁叙在袁十九的带领下来到了南阳大军驻扎的地方。

这次平定南阳黄巾军的兵马,是由朱儁带领的中央军队和一些地方乡勇义军、南阳太守秦颉的南阳郡兵、荆州刺史徐璆的荆州兵三方组成。

三方人马共同驻在一座军寨,以朱儁马首是瞻。

袁叙在袁十九的带领下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帐篷,终于来到一处帐篷,径直走了进去。

初入士兵的帐篷,嘈杂声、汗酸味一股脑地就向袁叙扑面袭来。

袁叙对此毫不在意,面不改色,眼睛四处转动,打量着这拥挤的帐篷内的士兵。

同时帐篷内的士兵疑惑地看着这份身披甲胄,腰配利剑的袁叙,不知道这位少年将军来他们这里所来为何事?

第2章猛将到手

袁叙等人的出现也让原本喧闹的帐篷立刻安静了下来。

少顷,袁叙的目光锁定了一位虎背熊腰,双目炯炯有神的男子,就是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太年轻的样子,给人一种年老的感觉。

按照时间推算,现在应该差不多四十岁左右,不应该看起来这么老。

难道袁十九搞错了?

还是他们只是碰巧同名同姓?

这时站在一旁的袁十九指着那名男子,以命令的语气开口道:“你出来一趟,我家将军找你有事。”

那名男子一双虎眼注视了袁十九一眼,又看了看袁叙,心中虽然充满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起身大跨步地跟着袁叙等人走出了帐篷。

但账内的其他士兵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是什么情况,老黄得罪人了?”

“我看不像,应该是老黄被人看上了。”

“我看也是,老黄那拳脚功夫,连校尉都不是他的对手。”

“......”

帐篷之外,袁叙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男子的样子,不禁生疑:“难道是因为古代人没有现代人保养的好,所以看起来老得快?”

袁叙不确定地问道:“你就是黄忠?”

那名男子回答道:“不错,在下正是黄忠。不知将军找在下有何贵干?”

袁叙并没有回答黄忠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道:“你是哪里人氏?表字是什么?儿子叫什么名字?”

面对袁叙的三连问,黄忠先是愣了一下,不知道袁叙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如实回答道:“在下南阳人,表字汉升。”

最后面对儿子的名字,黄忠略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道:“小儿单字一个叙。”

黄忠又再次开口问出刚才的问题,说道:“不知将军找在下有何贵干?”

袁叙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马上回答黄忠的问题,而是心中默默思量起来:“表字和地方都没有错,应该就是他了。可能是就一个儿子还体弱多病,所以把黄忠给愁老了。”

“除了这个理由,没有其它理由能解释得清了。”

黄忠见袁叙没有回话,心中更加疑惑起来:“难道我得罪过这人?可是我完全没有印象。”

一时间黄忠摸不透袁叙找他干嘛,心中不由有些诚惶诚恐起来。

此时回过神来的袁叙,开门见山地说道:“之前本将军在战场之上看到你骁勇无比,凭借着你的身手,不应该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卒,所以趁着深夜特来邀请汉升你加入我的麾下,一展拳脚。”

“日后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不在话下。”

黄忠一听,原来是来招募自己的,心中顿时也松了一口气,心道:“不是来我麻烦的就好。”

黄忠看着眼前不认识的袁叙,随即问道:“不知道将军是?”

一旁的袁十九替袁叙隆重地介绍道:“我家将军乃当朝太傅之侄袁叙,现任骑都尉。”

黄忠听完袁十九的介绍,又重新打量起袁叙来,心道:“以弱冠之年就当上了就已经是骑都尉,可怜我黄忠踌躇快半生了,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有个强大的世家做背景真好。”

黄忠心中不免一阵不平衡,当即抱拳推辞道:“多谢袁将军的厚爱,只是此次平定黄巾贼之后,小人就准备返乡了,不在出任军职了,还请袁将军见谅。”

袁叙还没有说话,袁十九见黄忠如此不给面子,就大声呵斥起来道:“大胆,我家将军大半夜亲自来邀请你,黄忠你别不识好歹!”

袁叙早就有猜测黄忠应该是准备等黄巾之乱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四处寻医问药。

于是袁叙示意袁武不要说话,便对黄忠问道:“汉升你应该是准备带你儿子出游看病,对吧?”

黄忠不由的警惕了起来,审视着袁叙问道:“不知道袁将军是从何得知知道这件事的?”

袁叙笑道:“汉升莫要紧张,既然我袁叙诚心诚意地来邀请你,自然要多多了解你。”

黄忠并没有放松警惕,只是一双虎眼紧紧地盯着袁叙。

袁叙见黄忠没有松口,又说道:“天下名医虽多,但是纵使能让汉升找到一、两个神医为令郎治病,想必也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吧。”

“而且天下这次经历了这次黄巾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数不胜数,汉升你也不一定能找的到为令郎治病的神医。”

黄忠听了袁叙的这一番话,眼神之中闪过担忧之色,随机长叹了一口气,算是默认了袁叙的话。

袁叙见有缺口了,立刻趁热打铁地说道:“不过想我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能力,我想还是很容易找到名医,并且也能为汉升付得起那不值一提的医药费。”

黄忠两眼一亮,脱口而出一句:“此话当真?”

袁叙一听黄忠的话,心中大喜道:“看来有戏!”

袁叙一脸正色地保证道:“我袁叙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向你保证!”

黄忠脸色微微吃惊,没想到袁叙竟然如此认真。

见黄忠没有说话,袁叙对黄忠又再次加大砝码,说道:“如果汉升愿意跟随我,一起前往洛阳;洛阳城中乃天子脚下,以我袁家的关系也可以让皇宫中的御医为你儿治病。”

袁十九听到这番话,张了张嘴唇准备劝阻一下,但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黄忠听后,心中十分意动。

袁叙这时也不再催黄忠了,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黄忠最后的答复。

良久之后,黄忠一脸正色地说道:“只要袁将军能够为小儿请御医医治,无论最后小儿是否被医治痊愈,在下都愿为将军牵马执鞭,誓死追随袁将军,如有二心,天诛地灭!”

说罢,黄忠极为郑重地对着袁叙一拜。

这一拜代表着黄忠正式认袁叙为主。

袁叙心中大喜道:“只要方法找得好,还愁没有人纳头便拜吗?这盖世猛将不就到手了。”

袁叙也是一脸郑重地扶起黄忠,拍了拍他的厚实肩膀,承诺道:“好!汉升你尽管放心,皇宫中的御医各个都是医术高明,妙手回春之辈,你儿一定会痊愈的。”

第3章平乱开始

有了袁叙的承诺,黄忠点了点头回答道:“有劳主公为小儿费心了。”

袁叙笑道:“你儿名叙,我也名叙,或许这就是上天的缘分,让我来帮助你儿。”

黄忠一听,这才反应过来,对啊,怎么跟主公同名了,等叙儿日后病好了,要改一个新的名字,避避主公的名讳。

就在此时,突然有一群人向袁叙这边涌来,众人定眼一看,为首的正是南阳太守秦颉。

袁叙和秦颉一番客套之后,秦颉疑惑地问道:“不知袁将军怎么深夜来我这?有什么事情派人说一声就行了,何必亲自前来?”

秦颉本来都要入眠了,听到士兵来报,说袁叙来南阳军驻地,直接去找南阳下属士兵。

要是一般人,秦颉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但是袁叙出自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还有一个太傅叔父,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袁叙突然去找南阳的一个普通士兵,秦颉以为是南阳士兵得罪袁叙,于是就急忙穿好衣服前来,看看是什么情况,把关系撇清。

袁叙一看正主来了更好,本来还想去向秦颉讨要黄忠,现在看到秦颉前来,也省了去找秦颉的时间。

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袁叙毕竟有求于人,于是客气地说道:“哦,原来是秦太守啊。没什么事,就是今天偶然看到一个旧时的好友,所以特意过来和他聚聚,聊聊天。”

旧时的好友?

秦颉完全就愣住了。

秦颉仔细打量了袁叙和黄忠的样子,这年龄差得好像有点多,你要说是黄忠和袁叙的父亲是旧时好友,我都信。

可你要说袁叙和黄忠是旧时好友,这不是忽悠老实人吗?

袁叙也意识到好像年龄上有点不对,于是哈哈一笑,插科打诨地说道:“我跟汉升是忘年之交。”

秦颉也不戳穿袁叙的话,面带微笑地说道:“哈哈,袁将军真是交友广泛啊。”

袁叙借机说道:“正好,袁某也有一事相求秦太守。”

秦颉大致猜到袁叙所求何事,说道:“袁将军请说。”

袁叙说道:“我和汉升是旧时好友,不知可否把汉升分拨给袁某?”

“日后叙必有重谢!”

对于这种小请求,秦颉想都不要想就答应了。

秦颉说道:“袁将军,你看你这就见外了,这算什么请求。”

接着秦颉对着黄忠说道:“你叫汉升对吧,以后你就跟着袁将军了。”

黄忠本来就打算跟随袁叙了,当即抱拳说道:“属下遵命。”

既然黄忠到手了,就没有必要在这里久留了。

袁叙和秦颉一阵闲聊之后,就带着收拾好东西的黄忠返回自己的驻地,安排给黄忠一个单人帐篷以及一切用品。

待袁叙回到了自己的帐篷之后,袁十九并没有离去,而是开口说道:“将军,你真准备让御医给黄忠之子治病吗?”

袁叙肯定地说道:“当然呢。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袁十九解释道:“将军,这宫中的御医都是给陛下,娘娘和朝中重臣等人医治的。”

“给黄忠儿子这一介平民治病,恐怕不妥吧。”

袁叙满不在乎说道:“难道以我叔父的面子和袁家的面子,还请不动那些御医吗?御医还敢不给面子不成?”

袁十九回答道:“那些御医当然不敢不给面子,他们还巴不得为袁家办事;但是阉党张让的养子张奉为太医令,就怕他会以此为理由,大作文章,说袁将军私自让御医给其他人治病就不好了。”

“如此授人话柄,恐怕不太好吧?”

袁叙想了一下,并没有把袁十九的话放在心上,说道:“这件事情后面再说吧。我料张让也不会为这么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和我袁家大动干戈的。”

袁十九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作为袁家忠心耿耿的私兵来说,任何一丝顾虑都要说出来。

不过这件事情确实也没有威胁到张让任何的利益,而且这件事情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心照不宣。

袁十九见此,便不再过多劝说,拱了拱手就退出袁叙的帐篷,不打扰袁叙休息。

不过也不用袁十九的打扰了,袁叙也没有心思睡觉了。

有了黄忠的加入,袁叙兴奋到凌晨都没有进入睡眠状态。

“终于有可以拿出手的猛将了!”

“我袁叙也有盖世猛将了!”

“这仅仅是一小步,但确实一个新的开端!”

……

次日晌午,中军大营之内,朱儁再次令人击鼓聚集众将前来议事。

众将士三五成群,陆陆续续地来到了中军大营,站到自己相应的位子。

袁叙看着早就来的刘备,心中刺杀他的想法又开始活跃起来了,毕竟现在有黄忠这个高手加入麾下,胜率增加了许多。

见众人来齐了,朱儁轻咳一声,开始了这件会议的主要目的。

“根据哨兵来报,这几日城中的黄巾贼在南面的城墙多数走动,估计这一两日之内,这群无谋的黄巾贼寇必定从南面突围。”

袁叙当先开口道:“请将军下令吧,我等必定全力以赴,一战平定黄巾之乱,以报皇恩!”

秦颉、刘备等人也起身附和道:“一战平定黄巾之乱!以报皇恩!”

“一战平定黄巾之乱!以报皇恩!”

“……”

朱儁看着众将战意满满,斗志昂扬,抚须笑道:“好!”

朱儁一脸严肃地拿起令将,高声说道:“秦颉听令!命你领本部南阳兵马于南面设伏,看到黄巾贼经过,不着急动手,放他们过去,待看到前面大火起,率部杀出,斩断黄巾贼的中路。”

秦颉应声出列,抱拳道:“颉领命!”

朱儁又下令道:“徐璆听令!命你带领本部荆州兵马,尾随弃城而出的黄巾贼,先不必与贼寇交战,但见前面战起,也迅速出击,攻其后路。”

等朱儁说完,徐璆也应声出列,抱拳道:“璆领命!”

朱儁又继续发号施令说道:“袁叙、刘备你二人各领一支兵马埋伏于南面山坡的左右两侧,但见本将率大军出击,立刻从左右两侧杀出,一同掩杀黄巾贼。”

袁叙和刘备也出列领命道:“叙(备)领命!。”

最后朱儁起身说道:“其余众将随本将自提大军于南面正面杀敌。”

刚才没有点到名的将军也同时起身,齐声称诺。

第4章大战起

军命即下,各将士就纷纷退出中军大营,下去准备一番,大干一场。

朱儁之所以选择撤去南面兵马,诱惑黄巾军从南面突围,是因为南面的地势最容易设伏,能够达到最大幅度击杀黄巾军,甚至还可能全歼黄巾军于此地。

同时小心谨慎的朱儁也大量派去哨骑四处游走于城外,时刻查看黄巾军的实时动向,以防黄巾军不是从南面撤退,能够及时把埋伏的兵马撤回来。

……

果然不出朱儁的所料,黄巾军见请降不成,赵弘、韩忠、孙仲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和朱儁大军拼个你死我活之际。

突然有南面的朝廷兵马撤去包围的消息传来,三人瞬间大喜,立刻派人出城打探详细的情况。

最后三人得到的消息是,东、北、西三个面都添加了重兵,加强了防守,而南面确实没有兵马驻扎了。

赵弘、韩忠、孙仲三人头脑简单,不用读过兵法,大字不识几个,全凭一身蛮力,要不然也不会被朱儁以少胜多,打得大败,想要投降。

三人一阵合计之后,居然以为是汉军方面已经数月都无法平定南阳的黄巾军,所以故意开一个口子,让他们撤出南阳,然后汉军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宣布,南阳的黄巾已经被消灭了,回去找刘宏领赏。

之所以不接受他们的投降,他们也给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养得起他们数万的黄巾,而且黄巾军人数多于汉军,不太好控制,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发生暴乱,这才拒绝了黄巾军的投降。

于是赵弘、韩忠、孙仲三人下令全军秘密集合于南门,令人整装待发,趁着今晚夜黑风高的时候,人比较困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突围出去,和其他主力的黄巾回合,找机会在卷土重来。

……

东、西、北三门的黄巾军异常的调动引起了朱儁的警觉。

朱儁明白时机到了,笑道:“鱼儿上钩了。”

平定南阳黄巾军就在今晚,各部人马也纷纷进入指定作战地点,等待着收割黄巾人头。

……

南面一处山坡之上,袁叙身披一袭战袍眺望着洛阳方面,心中思索起来:“这次我回洛阳,以我的功绩,我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怎么说,也要给个太守当当吧?”

这时一股冷风吹来打断正在思考的袁叙,袁叙赶忙裹了裹身上的战袍,转头问向身旁的黄忠道:“汉升,你觉得黄巾贼大概会什么时候出城逃亡?”

黄忠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应该是在丑时和寅时之间,这段时间是人比较松懈犯困的时候。”

袁叙听后,点头嘱咐道:“汉升,这次伏击战,不出意外应该是南阳的最后一战了。你可要多多奋勇杀敌,拿下韩忠等人的首级,取得头功。”

黄忠用力点头说道:“请主公放心,凭我手中长刀和烈弓,一定为主公拿下贼首。”

此刻的黄忠也已经更新了装备,不再是小兵级别的盔甲和武器。

而且黄忠和袁十九也进行过一番小决斗。

袁十九这才知道袁叙为什么对黄忠那么看重,不惜深夜屈尊前往邀请黄忠,这黄忠的确是个高手。

……

随着云层的飘动,盖住了原本皓月千里的天空,天色也一下子暗沉,再配上呼啸不断的大风声,不禁让人感动阵阵寒意。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一阵细微但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晚的这一份不一样的寂静。

“将军,将军,将军……”

一声声的窃语把已经小眯一会儿的袁叙给叫醒了。

袁叙打了一个哈欠,不明所以地问道:“怎么了?”

前来报信的士兵小声喘着粗气,轻声地汇报道:“将军,黄巾贼出城了,正朝着这边赶来,而且人数众多,应该是倾巢而出了。”

听到这个消息,原本闭目养神的黄忠猛然间睁开了双眼,射出一丝嗜血的光彩,手中的长刀也在那一瞬间紧握了起来,整个人散发着无形的气势。

这个消息也让袁叙驱逐睡意,精神了起来,当即下令道:“马上通知全军,准备战斗!”

“待朱儁那边火起,全军突击。”

……

远处传来的杂乱脚步声越来越大声了,也意味着黄巾军离袁叙越来越近了。

黄巾军以步兵为主,骑兵没有多少。

毕竟不是骑上战马,就能当骑兵,骑兵也是要经过训练而成,黄巾军以普通老百姓为主,会精通骑马射箭的,还是少数。

黄忠看着黄巾军逐渐进入了包围圈,双眼迅速锁定一人,两眼微微一眯,拿起了长弓,搭上了一支利箭,拉满弓弦,借助着微弱的月光,对准了黄巾军的领头人。

说时迟,那时快。

远处一处山头,突然间竖起三支火把来回晃动,黄忠立刻松开拉满的弓弦,那箭犹如一道流星一般撕破夜色,直直冲向黄巾军领头人的喉咙。

领头之人连惨叫声都没有发出来,就被一箭封喉,跌下战马,命丧当场。

紧接着一阵破空之声,万箭齐发,黄巾军毫无准备,顿时死伤惨重,心惊胆战,四下逃窜,没有人组织防御。

一阵箭雨过后,朱儁驱动大军,奋勇向前斩杀黄巾军。

袁叙这边黄忠当先挥舞着长刀,翻身骑着战马,大喝一声,道:“冲啊!”

与此同时,另一侧的刘备也拨出双股剑,带领着关羽、张飞加入了战场。

黄忠、关羽、张飞都是这个时代的猛将,三人如虎入羊群,所到之处,血肉横飞,无人可挡。

同一时间,身处黄巾中军的韩忠听到前军突然传来骚动,心中顿感不妙,当即下令全军止步,摆开防御阵型。

果然一伙黄巾士卒一路上连滚带爬跑到韩忠面前,神色慌张地说道:“不,不,不好了!”

“前面有埋伏!孙渠帅(孙仲)已经被射杀了。”

“韩渠帅,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要不,我们撤回城里,避一避吧。”

......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