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亿协议刚签,饭还没捂热,风向就变了。东京代表赤泽良圣还在机场喝着手冲咖啡。特朗普转头又喊,日本“抢走”福特F-150,协议执行有分歧。一句“他们抢走了福特F-150”,听着像美剧桥段,其实他是对日本汽车市场不买美国车耿耿于怀。美国对日本车收27.5%关税,逼日方降到15%,东京自己也懵,感觉美国掏出协议和发布会话术不太一样,日代表一边赶着和谈,一边得时差综合症。
关税问题爆出,日方人心里也不是滋味。F-150在日本售多少,其实真没几台。别说大车了,日本市区连“自行车道”都窄得慌。福特皮卡放过去,撑死进得去郊区、农田,市里开个弯估计得倒鸣笛。美方这波操作多少有点难办:车型水土不服,特朗普还想“逆转局势”。美国那套:协议是协议,解释权在我们这,一会车关税是这样,一会投6500亿,一会奖金到账。日方刚缓过劲儿,立马又得准备新说辞,怕被美国转身反悔,汽车大厂股价跟着新闻直接起飞,隔天跌下去。
要说日本代表着急也不全是装的。美日这套贸易谈判,年年季度调整,协议一出,结果谁都说不算,执行才是难关。日本这边,赤泽抵达美国,面对媒体,满嘴“关税细节太多”,“需要继续讨论”。美国这边,白宫高管恨不得直接把“15%新标准”印在新闻稿上,搞得两头都不敢放心。日本东证指数应声而涨,一边怕美方突然变卦一边靠大厂催涨。丰田、本田摩拳擦掌,但等到实锤降税前都不会高兴太早。
还有个更逗的,特朗普说5500亿协议资金是“签约奖金”,说起来豪气,实际日方已经划给美国的真金白银不过1%、2%,剩下全是未来贷款、信誉担保,真花出去的没几个亿,还得私营企业自己掏腰包。这“签约奖金”的梗,还真像体育圈里那种签了发布会、没场上比赛一样。特朗普讲究的是气氛。日本这边高层无奈,新闻发布会还得反复重申,“对双方都有好处,对,我们很愿意。”民众、企业背地里倒吸一口凉气,实在满脸写着:不确定啊,明天又有什么新闻。
回过头看协议本身,美方公开说汽车关税降到15%,搞了个限制条件。日本看协议原文,理解的是:整体降为15%,不是在原有27.5%上再加。美国上周发布行政命令,倒数第二行藏着字眼:欧盟车方才适用15%,日本不算。典型美式“限时优惠,不限期推送”。日本官员抱着协议反复咀嚼,为什么美国的协议总有例外条款,跟你签的时候,一拍即合消息飞快,履行前,总有门槛。
车企最头大。日本市场,老百姓用着微型车、紧凑型轿车,街道本来不宽,美式大皮卡进不来。特朗普说“抢走了F-150”,可你让日产阳光、铃木奥拓抢美国市场,大概率也是一样。专家说白了:美国车在日本不畅销,哪里是贸易壁垒,是产品不对路。你说车大气、马力猛,日本这边看排队限行、找车位都累,美国人习惯那种“一辆顶俩”的方式,日本开不惯、住不惯。贸易协议讨论汽车,核心是谈判权、话语权,根本不是光看销量,背后的战略、国企资本、民生消费都绑一起。
美日分歧这几年套路都看腻了。美方手里总有牌,不满意就继续打关税牌,对外总强调为自家创造就业、日本市场“保护自己”,对内是一通新闻猛发。日本每签一份新协议,舆论场莫名低气压,担心履约、担心被“临时增加细则”,车厂高管也无奈,既要迎合美国投资要价,又怕本国消费者反感高价格、外国品牌涌入冲击。
日方代表赤泽第九次飞美国,身边记者也都数不过来,新闻通稿一发接一发,大概都习惯了这个谈判模式。亚洲市场盯着新闻刷东证指数,汽车、金融板块一涨一跌,带着全球跟风。美国玩了一手“协议先签,细则后议,舆论先占位,引导全球跟风”的老路,日方拼命想抓住规则细节,怕每一次回合都是单方面“临时赋能”。
归根结底,日本美国产品市场难进,靠人工提升配套,是国家格局、市场实情的问题,不是什么协议一下就能解决的。美国单靠新闻语境、政策条款去推动商业成功,效果有限,日本市场结构、城市规划、居民消费习惯,不是一纸协议能撬动。特朗普嘴上喊“抢走”F-150,这几年美国车企要想真啃下日市场,不如踏踏实实总结失败教训。协议签了,交易数字高得养眼,谁都懂台面下变动空间大得很。日美还会继续谈,谈完还要持续改补,各家车厂、金融集团和资本操作全在等细则变化。
协议表面落地,实际博弈刚刚开始。谁能主导未来话语,谁就能从全球汽车航母座次里拿到更多筹码。美日这场协议不可能靠一次公关收割所有注意力,真正漂亮的操作得看后面,谁能掌握主动、执行到位,谁能给本国企业持续赋能,谁才能撑到那句“咱们都赢了”。未来如果单靠炒新闻炒数据,看不到规则真正落地,车市、股市、投资市场追得再紧,也只会循环往复。美日协议路还长,谁都不敢先松手丢阵地,真正的分胜负,早着呢。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