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懂这个,得先知道“中苏交恶”是怎么回事。中国刚成立时,外交上完全靠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那会儿帮了咱们不少,像“156工程”和核技术,还把旅大地区还给了中国。
苏联自视为阵营中的绝对领导者,要求其他国家无条件服从。斯大林时期已有这种倾向,赫鲁晓夫掌权后,随着苏联政策的调整,其霸权行为愈发突出。1956年发生的波兹南和布达佩斯事件,苏联直接干预他国内政,给中国带来了警示。
与此同时,美国也面临着苏联的巨大压力。欧共体的形成和越南战场的失利让美国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国内反战和民权运动此起彼伏,外部又遭遇苏联的强势进逼,美国急需寻找一个有力的伙伴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出于共同的战略考虑,中美两国开启了秘密对话。鉴于当时双方关系紧张,交流过程中充满谨慎与试探。随着民间互动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乒乓外交"的开展,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悄然到访中国。这次访问肩负双重任务:一是探明中国的立场,二是为尼克松总统即将展开的中国之行铺路。
尼克松刚到北京,看到满街的红色标语,就向黄华询问其含义。黄华直接告诉他,这些标语是为了反对美国及其支持者。基辛格对此感到不悦,随后在宾馆看到公报中也有“反对美国及其追随者”的语句,便向工作人员表达了希望尼克松此行不会遭遇此类不尊重的态度。
尽管有些小摩擦,但基辛格和周总理的讨论总体进展顺利。两人在多个议题上意见一致,最终敲定了尼克松来华的时间和大致安排。
尼克松感叹:"这次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中方为尼克松的到访安排了正式但低调的接待。尽管尼克松预想会有盛大的欢迎场面,实际到场迎接的只有周总理和规模扩大的三军仪仗队,长安街上也没有出现民众欢迎队伍。周总理后来向基辛格说明,由于当时中美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不宜举行过于隆重的仪式。不过,此次出动的仪仗队人数比往常多了一倍,已体现了中方的高度重视。
当时毛主席健康状况不佳,尼克松来访前他一直卧床。病情稍有好转,毛主席便主动邀请尼克松到丰泽园会面。尽管尼克松正准备洗澡休息,接到邀请后立即穿戴整齐,与基辛格一同乘车前往。
在丰泽园,毛主席与尼克松首次会面,两位中美领导人的手握了超过一分钟,仿佛想弥补多年外交断交的遗憾。尽管双方地位显赫,但会谈氛围却相当轻松。当时毛主席已近八十,语速较慢,他自嘲道:“年纪大了,说话都不太流利了。”然而,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尽管毛主席说话慢,但思维依旧敏捷,完全不像快八十岁的人。
两人开始交谈后,尼克松觉得氛围不错,就半开玩笑地提到了路上看到反美标语的疑问。他表面没说什么,心里却不太舒服:既然请我这个美国总统来访问,为什么街上还挂这么多反美标语?是想给我个下马威吗?而且之前基辛格访华时也提过类似问题,中方似乎没当回事。于是,尼克松笑着问毛主席这些标语的含义,想听听他的解释。
之前有人建议在尼克松访华前拆掉反美标语,但毛主席没答应。他觉得应该让尼克松看到中国的真实情况,不需要遮遮掩掩。如果尼克松一来就撤标语,走了再挂上,这种做法不合适。
中美两国是地位对等的国家,中国无需刻意讨好美国。尼克松的到访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调整宣传策略,那样反而显得我们过于迎合,有损尊严。所以毛主席决定保留那些反美标语。
对于尼克松的提问,毛主席轻松一笑,说道:“只是说说而已。”
周总理接着说道:“蒋介石说要剿共,其实就是在虚张声势。”
尼克松忍不住笑了,他明白这些口号只是宣传工具。蒋介石总说要“反攻大陆”,但谁都清楚这不可能,无非是为了讨价还价。美国也一样,以前高喊“消灭社会主义”,大肆宣扬“红色威胁”,结果不还是访问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么一想,他的疑问也就没了。
在告别时,尼克松背诵了毛主席的两句诗。毛主席微笑着回应:“你那本《六次危机》写得挺好!”
尼克松听说毛主席看过他的作品,不禁笑着感叹:“他博览群书,涉猎广泛!”
毛主席在尼克松离开时提到:“我身体不太好。”可能他觉得之前聊得不够,或者觉得自己招待得不够周到。
尼克松对毛主席说:“你看起来精神不错。”
毛主席淡然一笑,轻松地说:“别被表象迷惑了。”他能如此豁达地看待自己,足见其胸怀之宽广。
尼克松的访华行程持续了一周,由周总理全程接待。2月28日,尼克松夫妇乘机返回美国,同日,中美两国发布了《联合公报》。在公报发布前,美方曾想在台湾问题上进行谈判,但毛主席立场坚定,最终让尼克松放弃了这一想法。
尼克松访华结束后,他声称自己一周的行程影响了全球格局。对此,毛主席调侃道:“他认为自己改变了世界,其实是世界改变了他。否则,他也不会在长期批评我们后,突然来北京访问。”实际情况是,尼克松的访华行动,除了民间交流的推动,更多是由于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局势的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辛格在整理毛主席与尼克松的对话记录时意识到,尽管毛主席的谈话显得轻松随意,但始终紧扣几个核心议题。这些对话实际上为《联合公报》奠定了基础。基辛格对毛主席在看似随意的交谈中仍能保持如此清晰的思路深感钦佩。
尼克松曾高度评价毛主席,称他为思想活跃的杰出人物。他回忆说,尽管人们对毛主席的看法不一,但无人能否认他是一位坚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