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新能源装备“实体+金融+AI”三轮驱动新范式
加强电氢产品技术迭代与运营服务,是新工绿氢的重点工作之一。结合当前RWA模式融合发展,做好电氢产品的运营服务,是公司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抉择。
RWA,直译为“真实世界资产”,指的是将现实中的资产(如应收账款、碳配额、电站收益权等)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Tokenization),使其具备数字资产的交易、拆分与流通能力。简言之,RWA是让“动不了、卖不快、投不起”的传统资产,变得像加密货币一样,可以小额购买、快速交易、跨境流通。
机构普遍认为,全球RWA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截至2025年6月,剔除稳定币后的全球RWA资产总额已达到255亿美元。根据行业预测,2030年RWA的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对资产方而言,RWA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融资渠道,具备融资快、成本低、流动性强的优势。它能将大型、低流动性的资产(如基础设施)分割成小份额,面向全球投资者进行融资。对投资者而言,RWA极大地丰富了链上投资标的。相较于高波动的原生加密资产,RWA锚定真实资产,收益来源更稳定。同时,其“碎片化”特性让普通投资者能以极低门槛(如50美元投资美国电站)参与高价值资产的投资,真正实现从“精英投资”到“全民投资”的普惠金融新生态。
综合华西证券等机构研报,绿色能源资产是中国内地RWA落地的先锋领域。比如在充电桩领域,朗新集团联合蚂蚁数科,以9000座充电桩为底层资产,在中国香港完成国内首单1亿元人民币的RWA融资。在光伏领域,协鑫能科锚定两省82MW分布式光伏电站,完成全球首单光伏绿色资产RWA,融资金额超2亿元。在换电站领域,巡鹰集团完成全球首单换电资产RWA,融资数千万港元。在算力与新兴资产领域,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和数据中心REITs的推进,算力资产首次具备了上链的标准化基础;BEVM等项目已联合比特大陆等算力巨头,推出千万美元生态扶持计划,推动算力RWA生态发展。
新工绿氢依托自身产业实际,探索将新能源加能装备转化为可交易数字资产,让每台设备成为“生产即收益”的链上凭证。
一、产品即资产:新能源加能装备的RWA价值锚定
新工绿氢通过动态资产上链技术,将三大核心产品转化为可拆分、可交易的RWA(实物资产代币化)标的:
1.移动储充机器人(TG01系列)
每台机器人210kWh储能量、120kW超充功率,通过天工电氢小程序与氢碳云平台实时记录充放电数据(日均可实现峰谷套利收益≥600元)。
RWA创新:设备运营数据(如充电次数、收益金额)自动生成动态NFT,持有者可按日分润。
2.撬装式制加氢一体站(天站一号TGHZ01)
单站日制氢量≥500kg,服务重卡加氢需求,每公斤氢气毛利40%。
RWA创新:将加氢站未来3年现金流证券化为STO(证券型代币),最低1万元即可认购份额,年化收益预期8-12%。
3.氢能发电站(天氢一号TGHD01)
20kW分布式电站为矿区、港口提供清洁电力,度电成本低于柴油发电30%。
RWA创新:发电量上链确权,度电收益自动结算为稳定币(如USDC),实现“绿电即收益”的实时转化。
二、运营即金融:RWA模式破解新能源装备融资困境
传统充换电站等融资依赖抵押担保,而新工绿氢首创“新能源加能装备融资租赁+RWA收益闭环” 方案:
场景案例:某商用车及加能合作项目
1.痛点破解:
物流企业布局电氢重卡需一次性投资1200万元,布局加能场站需一次性投入380万元,资金压力大。
新方案:客户支付30%首付,剩余70%由新工绿氢以设备租赁形式提供,绑定RWA收益权。
2.收益闭环设计:
每3辆重卡匹配1台移动储充机器人或氢能发电站,其运营收益(充电费、发电收入)自动偿还租金。
剩余收益按比例分配:50%归用户,30%归RWA持有者,20%归平台技术服务费。
数据验证
与某商用车生产商合作的30台新能源重卡项目,通过RWA模式降低用户初始投入60%,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
RWA持有者首年收益率达9.2%(数据来源:氢碳云平台)。
三、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RWA合规性保障
1.政策背书:
依托母公司四川金顶(600678.SH)国有控股背景,联合地方国资等机构,建立 “地方政府+链主企业+金融机构” 三方监管账户,确保RWA资金流向透明。
2.技术风控:
氢碳云平台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自动触发保险机制(如发电量低于阈值则启动差额补足)。
资产上链采用“动态NFT+链下预言机” 双验证,杜绝数据篡改风险。
四、建设未来生态:新能源+RWA基础设施
新工绿氢正推进三大战略升级:
1.资产扩容:
未来5年计划将10万套设备接入RWA体系(含储充机器人、电解槽、氢能无人机等),预估可证券化资产规模数十亿元。
2.金融联通:
与博世氢动力、俊瑞绿氢、中石化、中电建等企业共建“氢能产业RWA联盟”,打通跨境氢能碳汇交易通道。
3.监管协同:
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绿氢收益通” 标准化合约,向地方金融监管局申请首批试点。
新工绿氢将探索通过“实体装备创造收益,数字资产激活流动性” 的RWA创新,探索打造“新能源+金融”融合创新的标杆案例,不仅可以破解新能源装备融资难题,而且可能开辟新能源产业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天工电氢公司坚持“风光氢储充换一体化”融合发展理念,围绕源网荷储环节的互动优化,以新能源装备研制+技术服务为核心,为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 天工电氢,造福文明1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