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军已围住寺庙,洪森不肯逃跑,7月26日,第三国开始救场

发布日期:2025-08-05 点击次数:125

2025年7月,泰国与柬埔寨的边境冲突再度升级,双方围绕柏威夏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这座千年古寺不仅是印度教的圣地,更是两国文化图腾的象征,其主权归属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泰柬矛盾的焦点。

此次冲突的爆发,不仅让两国关系陷入紧张,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柏威夏寺的争议可以追溯到1904年的《法暹条约》,该条约将寺庙所在的扁担山脉划归柬埔寨。

,泰国对此一直心存不满。

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柏威夏寺的主权归柬埔寨,但未明确划定周边4.6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为日后的争端埋下了隐患。

2008年,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举动激起了泰国民族主义者的强烈反应,两国士兵在寺庙附近多次对峙,甚至爆发冲突。

2025年的冲突,既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也是现实利益争夺的结果。

气候变化导致山泉水资源短缺,边境村民为争夺生存资源频频发生摩擦。

柬埔寨近年来加强了寺庙周边的旅游开发,而泰国则在争议区修建公路,双方都感到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利益。

生存资源的争夺与历史主权的敏感神经交织在一起,使得边境局势一触即发。

7月24日,泰柬边境的零星交火逐渐演变为大规模冲突。

泰国出动了包括F-16战斗机在内的先进装备,对柬埔寨军队进行打击。

柬埔寨则不甘示弱,动用了坦克、火炮和地面部队与泰军展开激战。

据泰国方面称,已有14人死亡,46人受伤,曼谷当局不得不撤出泰国一侧的超过13.8万名平民。

泰国代理总理普坦表示,当前事态是柬埔寨主动挑衅,泰国只是在全力保卫自身。

从两国的军力对比来看,柬埔寨明显处于劣势。

泰国拥有36万现役部队,600多辆主战坦克和2000多辆装甲车,空军还有约60架第三代战斗机。

而柬埔寨的军力仅有9万现役部队,300多辆落后的坦克和少量老旧米格-21战斗机。

如果冲突发展为全面战争,柬埔寨将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

柏威夏寺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泰柬两国文化图腾的象征。

历史上,双方曾多次因这座寺庙的主权归属展开战斗。

在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和泰国前总理他信的良好关系下,两国曾一度实现共同享有寺庙的局面。

随着泰国女总理佩通坦录音门事件的发生,他信和洪森家族的关系彻底破裂,两国围绕柏威夏寺的争夺再度激化。

近日,泰国媒体宣称军方已包围并占领了柏威夏寺和高锡克寺,但柬埔寨方面随即辟谣,称柬埔寨军队仍控制着这两座寺庙。

这一插曲反映了泰国方面对柏威夏寺的强烈渴望,也凸显了洪森在此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洪森虽然知道柬埔寨处于弱势,但他不能退缩,更不能逃跑,只能咬牙坚持。

在泰柬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第三国的介入成为和平的希望。

马来西亚总理兼东南亚国家联盟现任主席易卜拉欣已向泰柬两国发出消息,呼吁双方立即停止战斗并开始谈判,强调和平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马来西亚的斡旋能否促使泰柬两国停手,仍有待观察。

此外,联合国安理会也在关注此事。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已致函联合国,要求召开会议“阻止泰国的无端挑衅及侵略”。

泰国外交部长玛里则抵达联合国总部,通报泰柬边境冲突情况,强调是柬埔寨首先发动袭击。

双方各执一词,联合国在短时间内作出有效干预的难度较大。

泰柬冲突的升级,不仅是两国历史与现实矛盾的爆发,也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

柏威夏寺作为文化与主权的象征,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尽管第三国的介入为和平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泰柬两国能否在短时间内达成妥协,仍是一个未知数。

和平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唯有通过对话与谈判,才能真正解决争端,避免更多无辜的牺牲。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