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秋在亚洲杯期间,以平均16.8分和8.3个篮板的成绩成为中国男篮内线的核心人物,尤其63.5%的高命中率让他入选最佳阵容。比赛中,王俊杰场均贡献13分,三分命中率达到47.8%,作为新生力量,他的稳定得分让外线更有保障。赵睿则是进攻发起点,平均7.2次助攻,2.1次抢断,串联起全队攻防;胡明轩在决赛爆冷砍下26分,关键时刻成了外线定海神针。
紧廖三宁和朱俊龙作为年轻队员,不仅有组织进攻的潜力,还能在防守端带来惊喜。廖三宁助攻控制在4.3次,失误极少,朱俊龙防守效率队内第二。加上几位主力年龄分布在22-28岁,这支队伍从老到新形成了合理梯队。周琦伤愈复出,好状态下他能贡献18.5分11.2篮板,是内线绝对主力。锋线曾凡博和张镇麟加起来有“场均25+”的得分,运动能力出众。杨瀚森在NCAA表现不俗,内线策应能力逐步展现。崔永熙突破好,伤前场均12.3分,是进攻里的多面手。等他们陆续回归,球队的内外线配置就更加全面。
也有一些队员面临选拔挑战。雷蒙亚洲杯场均只有1.6分,防守效率队里倒数,锋线位置张镇麟和崔永熙表现更优。赵嘉义得分只有一场突出,整体表现偏弱。程帅澎投篮效率低,还和胡明轩、赵睿类型重叠。内线方面,余嘉豪与李祥波数据和表现都不占优。在周琦、杨瀚森回归后,他们离队几乎已经是定局。
说起来,名单调整固然注重实力和战术契合,但“经验是否被忽视,年轻人能否顶得住压力”这些质疑一直都在。纸面上的阵容看着强,能不能真正磨合成功,还得赛场见分晓。未来的大赛,每个人都要在竞争和合作里找到定位,就像生活里很多选择,有些时候不是谁更好,而是整体怎样才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