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那玛峰一人坠崖,家属称他为拍照解开安全绳

发布日期:2025-10-10 点击次数:181

说起来,最近网上热传的那段雪山事故视频,真让人看得心头一紧。

一个穿红衣服的小伙子,在四川康定的那玛峰上,就这么从雪脊上滑了下来,最后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没了生命气息。

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9月下旬,当时现场视频一出来,网络上讨论炸了锅,大家都在猜到底怎么回事,甚至一度连遇难者的身份都搞不清。

有说是女的,有说是经验老道的向导,风声鹤唳。

可等到9月26号,记者终于把消息核实清楚,真相才浮出水面。遇难的是30多岁的洪某,阿坝州小金县人,平时在老家种地,偶尔带人爬爬山。

他手里确实有协作证,算是半个“专业选手”,但这次是头一次来这座山,算不上什么本地老手。

更关键的细节,是他出事那会儿,为了给同行的人拍个好照片,自己解开了安全绳,还站起来没注意,被冰爪一绊,整个人直接往下滑了两百米,最后摔在5300米的碎石堆里,

命就这么没了。

这种消息,谁看了不唏嘘?三十几岁,前一天还跟大家一起爬雪山,第二天人就没了。家里人得多难受?很多网友说,这种悲剧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最要命的就是“本可以”。

你说安全绳在雪山上有多关键,稍微懂点户外的人都清楚——这东西就是活命的保障。可就因为拍照那一刻的疏忽,保命绳没了用,结果丢了命。

事后,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也说了,要是没解开安全绳,冰爪也收得稳稳的,大概率人还在。

还有个让人后怕的问题,就是洪某他们这次登山,根本就没按规定报备。康定那玛峰不是那种开放景区,官方早就要求,想爬必须提前通知教体局和相关政府部门。

可他们直接“偷登”,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上山、在哪个位置。出事以后,救援队都找得费劲。你说这是不是给自己添堵?

而且,那玛峰虽然被归类为“初级技术型雪山”,但海拔5588米,不是随便溜达两步的地方。高原环境变化快,冰裂缝、陡坡这些意外,根本不是“想当然”能应付的。

其实,这几年户外探险确实火,很多人觉得雪山攀登是挑战自我、欣赏美景的好机会。尤其像那玛峰这种,天气好时一天就能登顶,看得见贡嘎主峰,确实吸引了不少“打卡党”。

但说实话,不少人是被网络上那些“网红爬雪山”视频带节奏了,觉得只要装备齐全、胆子大就能玩得转。可现实是,稍微一个失误,代价就是生命。

去年那玛峰还因为冰裂缝暂停过登山活动,结果还是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洪某这次的事,真的就是给所有户外爱好者提了个醒——规则不是用来看的,“侥幸心理”有时候就是最危险的东西。

还有一点,这事出来后,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吵得挺激烈。有些人觉得洪某有协作证,算是专业人士,应该懂安全,但现实就是“懂归懂,做归做”,最后还是掉进了自己疏忽的坑里。

也有人说,这种私自登山,应该承担更多后果,不然只会让更多人冒险。其实,大家争议的背后,是对“户外自由”和“安全底线”到底该怎么平衡的思考。

现在的登山圈,确实有不少“野路子”,有些人一味追求刺激,连最基本的报备都不管,这种“偷登”看似酷炫,真出事了没人管得了。

看看国外很多高风险户外活动,管理和报备机制都特别严格,甚至有的地方强制购买保险、配备救援设备。

我们国内这些年也在慢慢完善相关制度,但不少人还是习惯“凑热闹”,觉得只要自己小心就没事。可洪某的遭遇,已经是最直接的教训了。

其实,悲剧发生后,网上有人提出是不是应该对户外活动再加一层严格监管,比如强制报备、限制非专业人员进入高风险区域。

也有户外圈的人觉得,太过限制会影响大家的自由,但问题是,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想因为一次“拍照”就丢了命。

最后,这事其实也提醒了很多普通人,不管你是不是户外爱好者,面对危险环境,千万别把安全当儿戏。哪怕经验再多、装备再好,一个小动作都可能让一切归零。

洪某的故事,可能只是无数户外悲剧中的一个,但每一次本可以避免,却没能避免的损失,都是对“安全常识”最沉痛的提醒。大自然很美,但它从来不跟人讲情面。

真要挑战极限,先把命保住,规则不是摆设,侥幸心理更要不得。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