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准点投喂!戳爆"搞钱姐姐"头像👉点关注👈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搞钱姐姐!爱搞钱超过爱男人!搞钱就是搞自己!
35 岁,在职场上是个特殊的节点。很多人在这个年纪面临着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家庭责任也愈发沉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养老规划问题悄然浮现:是该继续缴纳社保,还是自己存钱以备养老之需?
一、社保的优势
(一)强制储蓄与长期规划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具有强制储蓄的性质。对于 35 岁的人来说,未来还有较长的时间才退休,每月缴纳社保,相当于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长期的储蓄计划。以灵活就业人员为例,若每月缴纳 1300 元养老保险(此为 100% 档位,具体金额因地区、缴费基数而异),一年就是 15600 元。从 35 岁交到法定退休年龄(假设男性 60 岁、女性 55 岁),男性缴纳 25 年,累计缴纳 39 万元;女性缴纳 20 年,累计缴纳 31.2 万元。这笔持续投入的资金,会在退休后以养老金的形式返还,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强制储蓄功能,能避免人们因缺乏自律而无法为养老积累足够资金。与之对比,若每月自己存 1300 元,一年存 15600 元,25 年本金为 39 万元,看似与交社保的本金投入相当,但自己存钱缺乏制度约束,极有可能因各种生活支出或突发情况导致储蓄计划中断,难以保证能持续、足额地为养老积累资金。(二)养老金的增长机制社保养老金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以及物价水平的上涨而进行调整。比如,某地区上一年度月平均养老金为 2000 元,当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了 5%,物价指数上涨了 3%,综合考虑后,下一年度该地区养老金调整比例可能为 4% 左右,那么月平均养老金就会提高到 2080 元。这意味着,即便退休后不工作,养老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因物价上涨而大幅下降。假设一位 35 岁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每月缴纳 1300 元社保,到 60 岁退休时,初始养老金为每月 2000 元,若后续每年养老金以 4% 的速度增长,10 年后,月养老金将达到约 2960 元。反观自己存钱,若每月存 1300 元,存到 60 岁时,假设银行存款年利率为 2%(当前利率水平下较为常见),25 年本息合计约 57.5 万元(复利计算),平均到每月约 3993 元。但由于缺乏增长机制,随着时间推移,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会逐渐下降。例如,假设每年通货膨胀率为 3%,10 年后,每月 3993 元的实际购买力仅相当于当前的约 2950 元,难以维持同等生活水平。(三)医疗保障的关键作用35 岁之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患病风险增加。社保中的医疗保险至关重要,它能在生病就医时报销大部分费用。以常见的住院治疗为例,在医保报销范围内,除去起付线(如某地区一级医院起付线为 300 元),报销比例可达 80% 左右(不同地区、医院等级、费用项目报销比例有差异)。若一次住院花费 1 万元,经医保报销后,个人只需承担 2000 多元。而如果没有医保,全部费用都需自己承担,这对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极大。此外,一些地区的医保还有门诊慢性病、特殊病报销政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而且,多数地区要求男性累计缴纳医保 25 年左右、女性 20 年左右(各地规定不同),退休后可享受终身医保待遇,为老年生活的医疗支出提供长期保障。若每月花 1300 元交社保,其中一部分用于医保,就可享受这样的医疗保障福利。若每月存 1300 元,一旦生病住院,所有医疗费用都需从存款中支出,很可能导致存款大幅减少甚至耗尽,严重影响养老资金储备。比如,一次重大疾病住院花费 10 万元,没有医保报销,需要从存款中支出,原本用于养老的存款就会受到极大冲击,可能影响后续多年的养老生活质量。
二、自己存钱的局限性
(一)利率下行与通胀压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过去,定期存款利率能达到 4% - 5%,如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在 2% 左右,三年期也仅在 3% 上下。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虽然看似不高,但长期来看,对财富的侵蚀作用不容忽视。假设每年通货膨胀率为 3%,而存款利率为 2%,那么实际资金购买力每年都在下降 1%。以每月存 1300 元为例,一年后存款为 15600 元,按照上述通胀和利率情况,一年后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就相当于 15444 元。长此以往,自己存下的钱会越来越 “不值钱”,难以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求。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银行存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而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自己存钱养老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二)缺乏稳定的现金流自己存钱养老,资金是一次性积累的。退休后,若没有合理规划,很容易出现前期消费过度,后期资金不足的情况。比如,有人在退休初期可能会因为有较多存款而进行一些旅游、购买大额商品等消费,几年后发现存款大幅减少,而后续生活还有很长时间,资金却捉襟见肘。而社保养老金是每月按时发放,能为退休生活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让老年人不用担心资金突然中断,维持稳定的生活节奏。假设每月存 1300 元存到 60 岁退休时共有 57.5 万元(前文假设情况),若平均分配到 20 年的退休生活中,每年可支配资金为 28750 元,每月约 2396 元。但如果在退休初期几年内,因旅游、购置物品等原因,每年支出达到 4 万元,那么几年后存款就会大幅减少,后续生活资金就会紧张。而若每月缴纳 1300 元社保,退休后每月能按时领取养老金,如前文假设,初始养老金可能就有 2000 元左右,且会逐年增长,能保证稳定的资金流入,维持稳定生活。(三)个人自律性与规划能力挑战自己存钱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和规划能力。35 岁的人往往面临家庭各种支出,如子女教育、房贷车贷等。在这些压力下,要每月固定存下一笔钱并不容易。可能会因为突发情况,如孩子生病、家庭维修等,而挪用原本计划用于养老的存款。而且,自己存钱没有像社保那样的制度约束和保障,全凭个人自觉,很难保证能持续、足额地为养老积累资金。以一个普通家庭为例,每月家庭总支出为 8000 元,收入为 10000 元,理论上每月可存 2000 元。但如果孩子突然生病住院花费 5000 元,那么当月不仅无法存钱,还可能动用之前的存款。相比之下,社保缴费每月按时扣除,不会因家庭临时支出而中断,能持续为养老保障积累资金。
三、内行人建议:社保为主,存钱为辅
内行人之所以说存钱只能当 “配菜”,是因为社保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基础保障。有了社保,退休后至少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同时享受医疗保障。而自己存钱可以作为补充,提升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比如,每月在缴纳社保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再拿出一部分钱进行储蓄或投资。可以选择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货币基金、稳健型债券基金等,既能保证一定的收益,又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社保提供基础保障和稳定现金流,个人储蓄和投资作为补充,共同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养老财务体系,让 35 岁后的人们在老年生活中有更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四、总结
综合来看,每月缴纳 1300 元社保与每月存 1300 元相比,社保在长期保障上具有明显优势。社保的强制储蓄特性能确保养老资金的持续积累,养老金的增长机制可有效抵御通胀,医疗保险更是为老年健康撑起 “保护伞”。而自己存钱虽能积累一定资金,但受利率下行、通胀侵蚀、缺乏稳定现金流以及个人自律性等因素影响,难以独自承担起养老的重任。因此,35 岁后,应优先选择缴纳社保,将其作为养老保障的 “主菜”,为老年生活筑牢基础;而自己存钱则可作为 “配菜”,在社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更全面、稳妥地应对养老需求。
姐妹们,搞钱的核心从来都是 “精打细算” 加 “灵活搭配”,别被一句 “社保坑” 带偏了方向。你们现在社保交了几年?每月存多少钱当备用金?评论区聊聊,互相抄抄作业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搞钱姐姐
精选历史文章:
什么叫木桶理论
谁还满了30年的房贷,谁就是大冤种?是这样吗?
赚钱最快的路子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二道贩子!
如何在当下保住自己的米,如何能多进米

2025一起暴富,加油呀!
看完记得顺手点个【赞】或【在看】【关注】,愿爱和钱都流向你~
#交社保#